标题 | 在欣赏自然景观中掌握习作方法 |
范文 | 吴礼兴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编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和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按照游览的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呢? 一、观察日出奇观,有序描写景物 海上日出,颜色多变,光彩夺目,令人迷恋。许多作者在观察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后细心琢磨,巧妙构思,布局谋篇,写出了内容新颖、耐人寻味的文章。如《海上日出》一文,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景象,文章语言质朴而准确,生动而形象,是描写日出的经典散文。作者依次描写了晴朗天气的日出,天边有云情况下的日出,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1.按时间和位置的顺序写。作者首先交代了时间,“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接着点明了观看日出的位置是在“船上”,天还没有大亮就来观看日出。 2.描写晴朗天气的日出景象。作者按照顺序写“天边出现一道红霞”“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等关键语句,通过颜色、亮光的变化,展现太阳即将喷簿而出的精彩画面。 3.按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变化的神奇和美丽。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有了光彩”等词语,描述了日出时太阳的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和光由弱到强的神奇与美丽;抓住“出现了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云霞”“完全跳岀海面”等动态词把颜色、光亮、位置变化以及日出时的动态、光亮的神奇写得活灵活现。 4.描写多云和天边有黑云时日出的美景。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描写两种天气下日出的状况。(1)多云天气。作者抓住“光亮从云里射下来”“一片灿烂的亮光”等语句来描写。(2)有黑云的天气。作者抓住“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红色”“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等语句来描写,描述多么准确、形象,表现出两种天气下海上日出的壮观与神奇。 5.巧用反问句总结感受。作者在文章中用“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的反问句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海上日出这一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作者围绕“海上日出有哪些变化”从颜色、光亮、位置三方面展开描述,借助关键词语,一边感悟形象变化,一边巧妙地按顺序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巩固训练。教师在学生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及时地进行巩固训练。(1)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2)周末让家长带着去看看日出,学习课文按顺序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看日出的体会,写一篇“观看日岀”的短文。 二、欣赏龙洞神奇,学习有序写景 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全过程。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和感受及出洞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品读课文,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1.了解游覽路线。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2.明确游览时间和地点。作者开门见山地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课文第一自然段直接点出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和地点。 3.按顺序具体写游览过程。(1)观看路上的美景。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介绍了作者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作者通过映山红“都比盆裁的杜鹃显得精神”,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景物;而油桐“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突出其数量众多;并用“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等短语写岀了山景“一片明艳”。作者还着重描写了路边的溪流,抓住了溪流的宽、窄、缓、急以及溪流声,描写出溪流随着山势变化的特点。最后点出溪流从双龙洞的洞里流出,引出对双龙洞的描写。(2)按顺序重点依次描写洞口和外洞。用“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洞口像桥洞似的”等词语写出洞口宽、大,很有气势。作者抓住“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等语句描写外洞高大的特点。(3)重点描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用“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个人……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等语句突出“狭小”的特点,用“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挤压”“悄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等语句描写自己的感觉,进一步突出了孔隙的“狭小”,突出了孔隙的特点。(4)按顺序写内洞特点和双龙的形象。作者先用“一团漆黑”“余外全是昏暗”等词语写出内洞“黑”的特点,接着介绍双龙的形象,并通过“名目有四十多”“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语介绍石笋、石钟乳,写出内洞景象之“奇”,最后通过“比外洞大得多”“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声音轻轻的”等写出内洞之大。 4.拓展训练。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了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文章的写作方法后,要进行拓展练习。(1)默读课文,理淸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路上→( ? )→( ? )→( ? )→( ? )→岀洞。(2)读课文中作者写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三、品读习作例文,掌握习作技巧 《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的编排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提供了模仿范例。 1.学习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颐和园》一文突出了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1)点明游览地点后依次写景色。课文第一自然段在点明游览地点后依次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2)描写长廊是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在万寿山脚下,主要描写了半山腰的佛香阁,在佛香阁前作者重点描写了昆明湖面的静态美,而在昆明湖畔,作者重点介绍了湖心岛及十七孔桥。(3)巧用过渡句介绍地点的转换。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两个过渡句写法灵活、衔接自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4)课文中的四处旁批和课后题提示了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几个要点。第一处旁批是写清楚地点;第二处旁批是提示可以用过渡句写出景物的特点;第三处旁批是提示要写出观察的视角;第四处旁批是提示印象深的景物要重点描写。课后题提示学生要关注文中的过渡句。这篇例文为学生提供了习作模仿范例,为学生写游览景物的习作明确了写作方法。 2.学习按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七月的天山》一文主要描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的一路所见。课文的写作方法是按照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记叙景物。(1)首先点明游览顺序。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点明游览顺序,依次描写“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了天山深处”的美景。①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写。课文第二自然段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描写蓝天、雪峰、峭壁悬崖上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鱼群的美景。②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课文第三自然段先写远看雪峰、原始森林,再写近看塔松、日影、溪水,富有条理。③写天山深处的美景。课文第四自然段重点写天山深处的美景。描写了漫山高过马头的绚丽多姿的野花。这一自然段也是重点写一处景物的典型片段。(2)巧用修辞方法写美景。巧用比喻,如用“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来比喻“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釆用排比,如用“像……像……像……”既是比喻又是排比来比喻野花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真美啊!(3)课文的旁批和课后题从不同角度点明了按顺序写景物的几个要点。第一处旁批提示写一处景物可以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描写;第二处旁批提示写重点景物时可以用比喻、排比等方法进行描写。课后题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理清写景顺序。这篇例文让学生明确写景物可以按不同顺序的方法来写,能让文章更生动感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