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
范文

    陆俊全

    【摘 要】兴趣是初中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有效提高自身素养的主要动力,培养初中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是检验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实效的重要标志。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导致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本文以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为研究对象,探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65-02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兴趣一直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地位。然而,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不仅仅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基本学科,还要学习生物、化学、物理以及地理这些增加的学科。再加上家长对待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一方面不能怠慢主要学科语数外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放松下来会被其他学生赶超。所以,往往会出现在体育课程自由活动中,很多的学生都跑回教室,去做作业之类。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要帮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课堂,发挥他们作为教学主体的核心作用。要让中学生明白,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门课程,同时对增强我们的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新课标确立了体育科目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指导教学。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教师一定从根本认识上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之前的教书匠转变成如今的教育家,由之前的体育教师说了算,逐渐向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来开展课程安排。所以,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我们的初中体育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孩子们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协调的运动能力,同时也是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重要时期,要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偏见,我们自己就要彻底的改变。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直接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转移的。对教学工作好,态度亲切,关怀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自然萌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敬爱的老师的课程。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是一名知识全面而渊博的人。正如教育上所说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再者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上课,尽量当好课堂中的导演。对基础差、体育兴趣差,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优先给予指导和帮助,讲解时要精讲多练,示范动作要优美、大方、准确,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感到我是活动者,我乐意参加,我也有能力完成教学动作。同时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课的内容要搭配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性体育、娱乐性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并结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放的新型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操等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三、激发学生对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的认知

    长期以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对体育课培养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性上缺乏认识。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走出教室跑跑步、说说话,没有意识到上好体育课对自己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进行竞技体育技、战术的教学,只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锻炼的兴趣,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形成爱活动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要进行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更要提高对学生进行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意识进行培养的认识,达到培养体育兴趣的目的。

    四、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初中生活泼可爱、朝气蓬勃、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形式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锻炼兴趣。例如:在中长跑项目教学中,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有很强的厌跑心理,往往找一些理由不参加中长跑,或者是随便跑跑应付,这时我们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方案,进行接力跑、分段跑和组合跑等形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进而消除学生的厌跑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锻炼中来。竞争能够有效调动初中生的运动潜质和兴趣。因此,组织竞赛性活动也就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织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竞赛活动,常常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实效。例如:蛙跳比赛、投球比赛、立定跳远教学比赛等竞赛形式都能够充分激发初中生的训练兴趣,把初中生的锻炼热情充分诱发出来,同时又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团体精神。

    五、以情感激励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情感与动机、兴趣、信念、想象、思维、内驱力、创造力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情绪、情感可以促进这些因素的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潜在的、长远的和深刻的定向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合理地发挥情绪情感的积极作用,创设良好的情境与氛围,从而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常用的评分激励法有降值评分法和升值评分法两种。教师采用这两种方法时,一定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与教学现状进行选择,不可千篇一律使用同一标准的尺度进行衡量,以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要使起點低的学生有进步,中等生有提高,优等生有发展。如在平时测验过程中,对部分“优等生”可采用提高要求的做法,使之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反之,为了鼓励较差的学生,对他们经过努力所取得的一点进步而采取升值评分法,使之得到鼓励,树立信心,克服自卑,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运动成绩。

    总之,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有效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的学习体育,为终身体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许巧红.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现代农村科技,2016,02.

    [3]张峰德.论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09).

    [4]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