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议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
范文 | 常安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的守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外来文化也逐渐的渗入,此时,高中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学,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逐渐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予以必要的传递与解释,从而更好地将教学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共同努力创建很好的未来。文章主要针对工作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的应用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提出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56-01 引言 高中语文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还要优化高中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逐步受到冲击,而高中是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沟通古今中外,形成全面的、多样的教学体系。因而高中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一、立足教学,科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推进中,为让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师需要先从课本的角度出发,进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第一,语文教学中,教师先要详细的掌握课本内容,让学生结合实际学习状况理解课本知识,全面深刻的获知整体教学目标。第二,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需满足传统文化知识,保障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同时,让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1]。例如:学习《荆轲刺秦王》时,要从课本内容出发,先让学生了解荆轲为何刺秦王,并探究秦朝的统治为何让人不满,学生说秦始皇暴政诸国不服,因而要刺杀秦王以平民愤,但是还有的学生说秦始皇被刺杀的真正原因是秦王统一六国,六国中难免有亡国之人心怀愤恨,没有秦朝的统一就没有后来中国大一统,秦朝虽然在初期建国时很多做法不妥,但不能否定秦王所创立下的功勋。学生各持己见这是好事,说明学生认真思考过,教师可以就学生的这两个观点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流程,这样不但让教学与文化传承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也让学生对很多门类的知识有深入了解,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认知,加之高中阶段学生也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所以让语文、历史、文学、文化这几方面有机的融合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无论任何知识,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都要通过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为让传统文化契合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在音乐、灯光等教学辅助工具的帮助下,对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有良好认知,进而能从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让学生对知识和文化有新的了解,学生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2]。例如: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段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学生播放红楼梦的片段,让学生体会每一个版本的特点,学生前期可能更喜欢新版本,由于新版本无论在服装还是灯光方面都比较清晰,而且整体的配色也很明艳,但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对比图像,才能发现其实老版本更贴近实际原著,并且通过老版本的红楼梦能深刻的体会到书中人物微妙的表情变化,如果教师仅仅用语言讲解,这种情感是很难表达出来的,但利用多媒体这种直观的表达方法就能直观的体会出来这种情感。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可以给予学生美的熏陶,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升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比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进而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例如,教师在教学《鸿门宴》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可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优秀的影视作品《鸿门宴》,通过视频来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这样,学生对这一内容就会充满兴趣,从而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3]。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述一下《鸿门宴》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鸿门宴”的由来。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可以说兴趣是一切学习的积极动力,当然在进行语文传统文化的学习方面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生兴趣,这需要教师将教学方式进行改变,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便利,用影视、音乐和视频等多种手段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学习、对具体典故的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古迹、欣赏传统书法碑帖、参看名人纪念馆等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当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的时候,学生才能积极地进行学习,积极地进行探索,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得学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我品质。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表明,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大大忽略了,这就需要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学生实际,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的进行契合,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桂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J].文学教育,2016(11):115-116. [2]廖成文.小议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中学课堂辅导(教师通讯),2015(03):51-52. [3]杨朴.郭馥铭.扩展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的文学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3):14-15. [4]张彦忠.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6(04):456-4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