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环四点”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的应用 |
范文 | 詹孝军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还使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点。本文以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五环四点”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的应用,即五个教学环节实现四个基本点,证实了该教学方法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五环四点;教学策略;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96-02 “五环四点”是指将课堂教学分成五个环节即复习铺垫,情境导入;出示指导,学生自学;检测自学,展示交流;分层练习,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通过这五个环节来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基本点[1]。五个环节贯穿整堂课程,通过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逐步掌握四个基本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及创新能力。本文以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为例[2],浅谈“五环四点”教學策略在数学课堂的应用。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旧知识点的延伸不断产生了新的知识点,因此老师在教授新的知识点时必须合理地进行复习工作,为新知识点打好基础。就以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节知识点教学为例,首先需要提前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提前用纸片剪个圆形,观察现实生活中那些物品是圆形的,在教这节课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你们手中的圆形是通过什么方法剪出来的?生活我们随处可见的圆形物品都有那些?”这样的课前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可以启发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为后面圆的认识做好铺垫。当学生说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物品时,老师即可顺势引入本节课程:“同学们,我们知道生活中圆形无处不在,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圆吧”这样地引出即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又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进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二、出示指导,学生自学 老师做出科学合理指导,学生开始有目的,有方向的自学,才能顺利地完成本堂课程的教学。“自学指导”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还需规定学习时间,尽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到底在学些什么,以及接下来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有步骤、有方法、有目的、有效地进行自学。并且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将相关内容透露给学生,而需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学生根据自身的“自学指导”经历完成独立思考过程并获取知识。以下是根据《圆的认识》一课为学生制定的“自学指导”。 第一,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画圆?那种方法最简便?(前置性作业) 第二,在同学们在所折的圆形上找出圆心所在并画出圆的半径、直径。 第三,在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时,需要什么工具?直径和半径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第四,思考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第五,为什么汽车轮胎要设计成圆形? 当学生结束“自学指导”时,老师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分组进行“自学指导”讨论,一般3-5人一组,对不理解,难懂的知识点互相指教,互相帮助,这一环节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还可以就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有重点地教学。 三、检测自学,展示交流 学生经过“自学指导”后,老师需要对学生“自学指导”的成果进行检测,检测的题目可以是课后练习册上的题目,也可以是“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检测题需紧扣本节内容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检测题设计难度适中,保证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跟得上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检测题后,教师抽查数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台下学生认真倾听。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多种思想碰撞,发现对错,分别找出对错的原因,思考解决方法,最后老师总结本节重难点所在。 本环节的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拉近友好的师生关系,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学生四个基本点的发展。 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当堂训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桥梁”。学生进过展示交流环节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通过基础、专项、提升三个层次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技能提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分层次进行训练。以《圆的认识》这节内容设计“当堂训练”,优等生以培养思维能力为要可选择难度大的提升练习进行训练;中等生可以选择专项练习如圆的画法,半、直径的关系,圆的应用等题型进行速度训练;后进生可以选择基础练习如圆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进行训练。此环节不仅保证了后进生“吃的了”,中等生“吃的饱”,优等生“吃的好”,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尝试不同题型,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新题型的勇气。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整堂课程的尾声,老师有效指导学生展开学习心得的分享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构建好知识树,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老师在学生完成知识树构建后,向学生提出“是否还有困惑”等问题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 最后老师进行作业布置,作业方式多样化,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或是书面作业,以此巩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方法。 综上所示,通过五个教学环节来实现四个基本点的“五环四节”教学方法,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又实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通过这种课堂的学习,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思考的状态,从而学以致用,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马云龙.实施五环教学模式,构建语文教学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0,4(2):29-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