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课外阅读“三步曲”
范文

    林清平

    【摘 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希望孩子们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一种享受,尽情遨游在书香的海洋里。当然,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就一定能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激兴趣;教方法;重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32-01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是如此之重,学校也相应制定计划,大力充实图书室。家长也密切配合,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那么,孩子的阅读质量又是如何呢?因此,我对全校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全校有一千四百多人。通过调查发现只有30%的学生每天读课外书时间超过半小时,几乎70%的学生阅读时间不能保证;50%的学生有时会跟同学交流读书情况,只有10%的学生经常和同学交流读书情况,竟然还有40%的同学从来没有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在深入交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是“跳跃”性阅读,走马观花为主,叫他们说说其中的精彩片段基本说不上来。

    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令人堪忧,我想造成这样结果主要原因有:

    误区一: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摆设。每班设有图书角,有大量的图书供孩子们阅读,但有的老师只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发放,学校组织检查时做做样子。

    误区二:课外阅读成了随意阅读。家长和教师认为孩子有书看即可,根本不关心看什么,怎样看。一些教师也把学生的阅读目的单纯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造成学生只挖“只言片语”,为了作业而阅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误区三:忽视文本阅读,重视声像获取。今天科学技术的发达,以电视为主要的电子媒体代替了孩子的大部分阅读。生动、快捷的声像获取严重冲击孩子的文本阅读。

    针对这样的阅读的情况,我作为多年的语文教育者,觉得应该在阅读中做好“三步曲”。

    一、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发学生。教师可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另一方面,用知识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或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看到知识这一海洋的广袤无垠和缤纷色彩。

    二、教方法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速度,增加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增强语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广泛阅读的能力。作为读书的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所謂精读法,就是对书报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力量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5.写心得体会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三、重评价

    1.在赏析交流中评价。

    可以组织学习开展赏析交流,既能检验阅读效果,又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可以从赏析一处绝妙的遣词造句、一节优美的景物描写、一段精辟的议论,逐渐过渡到赏析整篇文章、整部作品,赏析作品中的代表人物,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轻松、自由地表达读书的乐趣。

    2.在成果展览中评价。

    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每个学生阅读的收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可以举办“我为喜欢的书配上插图”,书写“我喜欢的一句话”等活动,通过图画、书法的形式进行展览,并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通过以“展”代评的形式,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让每一次展览都会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助推器。

    3.在话题辩论中评价。

    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可以确定一些带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开展评论,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希望孩子们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一种享受,尽情遨游在书香的海洋里。当然,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就一定能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综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