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心培养学生好习惯策略 |
范文 | 廖晓林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班主任工作管理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以严为本;用爱滋润;春风化雨;勤细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73-01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俄国教育心理学家乌申斯基也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每位学生好比一把锁,班主任只有清楚锁的构造,才能配置一把可开启锁的钥匙,可要想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用心”。而“用心”二字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严、爱、细、勤。” 一、以“严”为本 在学生中,班主任就是学生的“领头羊”,班级管理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头羊”,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带头做到,禁止学生做的,班主任坚决不为,以自己的示范、言行取信于学生。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他提出“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相互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事实上,学生“近乎天然”的“向师”心理,使班主任的思想品质层面和行为层面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譬如,要求学生早上不迟到,班主任自己要严格做到每天早上预备铃一响,就站在教室门旁,日久天长,学生也就很自觉地克服迟到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班级的各种制度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社会人的缩影,“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加里宁语)学生从“影响”中,不仅能学会怎样做学问,也能学会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 班主任在严以律己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严而有度,让他们感到“严格”并非“严酷”,“严”中有“爱”,让他们感到班主任的威严又感到班主任的慈爱,由衷地信服班主任,滋生自觉接受严格管理的意识,主动摒弃不良习气,产生游泳中游泳的效应。 二、用“爱”滋润 我认为理解、爱和尊重是与孩子沟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灵成长过程,而不只是一个智力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灵成长之上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陶行知语)。热爱学生这是班主任被集体接纳的前提。爱学生,才能接受学生,走进学生尘封的心灵天地,与他们心灵相通;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正平等地爱他,为他操心时,他就会把教师当着“知心朋友”来倾吐衷肠,形成“爱生——尊师——爱学生——更尊师”的情感交流,那道理的传递自然会畅通无阻,并日益深化,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我曾在学生作文里发现这样的话:“班主任老师整日为我们操劳,如慈母般深爱着我们……我们从心底里爱着她,担心她的身体健康。”显见,班主任心里只装着学生,那学生的心里也自然装着老师。班主任对学生缺乏爱,那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心里有的恐怕只是戒心,甚至是逆反心,师生之间根本谈不上情感交流。因此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会精雕细琢地塑造他们的灵魂”(卢梭语)。 当然必须注意,对学生的爱,不是迁就姑息,要在严格平等中實现。爱是水,严为舟,严爱一统,宽严适度,学生的自律性自然会增强。并由自律而实现他律,“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冰心语) 三、“细”上求实效 陶老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会遇到很多孩子:或每样都优秀、或调皮捣蛋、或听话懂事、或异想天开、或智力普通等,但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独特优点,这些会让他们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作为班主任就要了解入微,观微知著,凡是学生在的地方,都有班主任的“影子”,从时时处处了解孩子,做能识“千里马”的“伯乐”,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及时雨”。比如,对早恋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时过细地了解情况,教育学生认识到早恋的负面性和影响危害,并能及时家访,取得家庭的配合,使其情绪很快的稳定下来,重新回到学习上来。对于学困生,多留心他们的其他能力——创新、想象、动手、实践、交际,并有针对性的培养引导,让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魅力,也许下一个牛顿会在他们中呢? 陶老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就和班主任的细致观察了解分不开。在现实生活中,假如班主任忽视“细”字,教育就把握不住对象时机,就无法做到感化情意,势必会产生像洪水泛滥成灾那样的后果。“细”是爱的小雨,班主任工作细得到位,那这样的爱就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四、“勤”上作文章 人是有惰性的。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听专家讲座,当时听得热血沸腾,豪情万丈,但回来之后就慢慢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作为我们班主任要勤于“把学校与家庭、社会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陶行知语)以期形成教育集体影响力;同时,“勤”又是细的前提,勤细结合,日复一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不仅是陶先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我们班主任和学生的最终目的。只要我们班主任抱有“用心做事,真心育人”的理念,肯花时间,肯耗精力,肯动脑筋,去研究,去琢磨,认真做好每个细节,真心真意为学生,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们就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莫淑英.《用心做教师,真心为学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9-2出版. [2] 郑英.《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6-1 出版. [3] 郑学志.《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11-2-1 出版. [4] 陶行知教育思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