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黔之驴》教学中即兴表演的教学反思
范文

    张修海

    【中图分类号】G6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97-01

    教材分析:

    《黔之驴》是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故事,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三戒》中的一篇文章。主要通过写虎惧驴,识驴,戏驴,吃驴的情节,寄寓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抨击。也警示他人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迷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学情分析:

    由于是一篇文言文,所以疏通文意是第一步。学生对文言文的把握不是很准,且没有过多的知识储备,因而对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必须过关。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突破难点。

    基于上述情况,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意设置了即兴表演的教学环节。在表演中,学生们能抓住课文的基本内容,再现了虎吃驴的全过程。把老虎惧驴,识驴,戏驴,吃驴的主要环节表现了出来,有的加入了学生创造性的表演,生动有趣,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同时也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好的方面:

    作为一篇文言文,如何处理教材,是每个老师上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结合这篇寓言故事,运用即兴表演的形式,不仅可以检验到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理解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课堂上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所以学生需要什么,老师就提供什么。

    为此,我们把全班31位学生划分为四个组:导演组,编辑组,演出组,剧务组。大致分工为:导演组负责剧情的设计,编辑组负责台词的组合,演出组负责课本剧的现场演出展示,剧务组负责服装道具及人物化妆的处理。

    表演的前提是剧本,而剧本来源于课文内容。对此,我们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群体智慧,为剧本出谋划策。关于驴的出场,很多同学提出了个性化的建议:有的提出,驴是大摇大摆的走进来,进入镜头之中;有的提出,找几个同学抬着傲慢的驴进场,驴耀武扬威的坐着,还有的学生提出,驴是肆无忌惮的叫着进场,最终确定驴的出场方案:庞大的驴一边吹着口哨,一边自我介绍着进场:我是一只驴,被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到了黔地,现在我也没什么事干,吃着甘甜的青草,喝着清凉的泉水,悠哉乐哉。

    要把各个环节把握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此,我们导演组对老虎的性格深入分析,发现老虎在了解驴的过程中,慢慢的暴露其善于捕捉信息,及时发现对方的弱点,胆大心细的特点,在表演时抓住老虎的这些特点进行表演。同时结合老虎的心理变化过程:畏惧—好奇—恐惧—怀疑—高兴,融入到表演之中。

    在操作上,我们选取了三组表演小组,每个小组二人,分别扮演老虎和驴。用剧务组自制的老虎和驴的面具进行角色区分。根据编剧组提供的台词,适当融入个性化的改编,小组内如何分工协调都由学生自行解决。

    通过各小组的表演,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做出自己个性化的点评。也达到了对课本内容理解的预设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平常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参与的积极性高,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是对课堂教学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不足之处:

    一是准备不充分,给课本剧的表演带来了挑战。作为表演只是本课突破难点的辅助方式,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又要紧扣文本的内容。由于乡村孩子所处的环境所限,对于表演接触和参与的少,故在表演中出现了生涩的场景。

    二是在小组合作中还缺少对大多数学生能力的培养,部分學生只完成了简单的任务后就纯属看客,参与率不高。

    三是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待精准。从人员安排到道具化妆,从小组磨合到上台表演,都需要把时间考虑进去,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