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抓住疑问留住意外共享精彩
范文

    陈德辉

    【摘 要】疑问,来自于生活,学生这一生活中的发现,让我这位教师自愧不如,因为自己从没有发现过,在课堂上来解释这一现象也许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的确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杯中水的另一种体现,为什么同是杯中水,左右位置不同,现象就不同,看来生活中处处是科学,我们的探究实验,并不局限与课堂和实验室,我们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感悟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关键词】科学课;光的折射;生活教学;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61-01

    一杯水,一根筷子,這两件再简单不过的实验用品,一经学生的手,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多的意外,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发现,让教师感到惊讶,虽然这些实验都和生活紧密结合,但有些现象对于我这个非物理专业的教师来说却从没发现过,也许这其中的实验很简单,也许有些现象并不需要学生来解释,但教师关注的,并不是学生发现了什么,而是学生的体验。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拇指变粗了,当他们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当他们惊讶于自然现象的变幻莫测,当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科学时,他们在观察中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如何让科学回归生活。本文记录了一堂《光的折射》探究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的意外事件,以及教师的点滴思索,使学生能在科学课得到更多未知的挑战,充满了生机,使得学生的探究欲望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一、善于判断“意外事件”,生成有益的教学资源

    科学的课堂是开放的,会出现各种可变因素和节外生枝的事件,对于意外,需要我们去捕捉、判断和甄别。

    首先,当学生把拇指放入烧杯中时,学生对自己拇指的探究欲望远比筷子强,不难发现,课堂上来自学生的干扰,很多是学生真正感兴趣,也是最想知道的知识。因此对于大部分同学都很关注,很感兴趣的意外,我们不能简单排除,需顺着学生的兴趣、要求,静候时机,然后因势利导,变“干扰”为有利。

    第二,当学生用水杯来模拟凸透镜成像时,这一实验正好是下一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自行发现、自主探究,寻找规律的实验,远比下一节课经教师预设后的、按部就班的实验更有价值。因此对于与接下来的教学有紧密联系的意外,我们需要合理利用。

    第三,凹透镜成像规律、生活中杯中像的变化,也许作为知识点,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和解释其中的道理,但我们可以重新去构建意外,去创设情境,去寻找与预设教学活动的结合点,与所需达成教学目标的结合点,去发挥其中更大的教学价值。

    二、深化“意外事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

    教师在对干扰因素进行甄别后,在决定将其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时,就需对其中的各项因素进行有目的的强化、弱化和排除,然后进行重组,激活,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如这节课意外1的处理,从筷子到学生的手指,后者学生更喜欢,经过教师的引导,迅速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模拟凹透镜成像,这一知识点是不作要求的,因此在课堂中弱化了规律的本身,而是让学生去模拟前面凸透镜实验的三个过程,从而培养其有序、反审的思维品质,观察仅仅是一种外显的行为,衡量其是否真正有价值的,很多时候是要看其内隐的思维品质有没有得到培养,而思维的培养,很难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因此在此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去体验,有目的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使观察在“意外”中深化。

    三、深化“课堂意外”,创新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经过事先预设的,教师常常还会为了教学进度而赶时间,因此课堂45分钟的时间来得非常可贵。但是,不难发现的是,课堂上的“旁观者”越来越多,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越来越缺乏,反思这一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太重视课堂的预设,忽视课堂的生成。

    本节课并没有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进行,原本设想为几分钟的引入,结果用了十多分钟,虽然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正是有了这些时间“浪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正因为有了这几次探究和发现,使同学们对透镜成像知识的学习有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投入和信心。

    看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安排一些弹性的时间,不要让预设把时间塞的太满,留出时间去关注学生的表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在意外出现时,沉着冷静,大胆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和步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实现教育的价值。

    四、拓展科学课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科学的学习,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想知道的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常常是凭自己的感觉在观察、在思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答出出乎意料的答案、会做出难以预料的举动,但许多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并不一定是我们初中科学教学的任务,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对于课堂上学生发现、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不与课堂有关,教师也应小心“呵护”,学会倾听和引导,至少让学生感到,无论是在课堂上能否被讨论或解决的,只要我提出了,教师是重视的,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不会被打击,反而可能激发他们自行去研究。

    总之在这堂课中,杯中筷子成像的几种情况,是不做教学任务要求的,但在学生提出后,教师给予了学生激励性评价,学生获得了鼓励,这样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会更注意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当学生们愿意在课外去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而不局限于教师的“教”;当他们愿意把在课堂里产生的问题带到课外去继续进行探究,当他们愿意把课堂里没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外自己去进行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科学新课程标准》(7-9年级).全日制义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设,2017,8.

    [2]杨青云主编.初中科学 新课标 新实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3]陶金明.初中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分析.中学理科,2006[5]:39-40.

    [4]王耀村.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专题报告,2007,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