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时政新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 |
范文 | 燕楠 摘要:枯燥乏味,内容空洞而难以理解是很多初中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时的共同感受。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应国家依法治国的大背景,是摆在所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时政性特点,也决定了时政新闻理应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中笔者从时政新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如何应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道法课堂;时政;新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52-1 一、时政新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的必要性 1.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初中道法课堂的理论性较强,知识性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尤其在九年级学习国家政治生活内容时,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接受能力较弱,单纯靠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能力的提升,渐渐的学生失去了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的学习,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课堂上变成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真正讲政治的课堂。时政新闻以其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的特点,易于学生的消化与理解,使得学生愿意分享其所见、所闻、所感,也愿意参与到时政热点话题的讨论中。所以时政新闻对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2.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确定为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深入剖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學模式。将时政新闻引入课堂,对于落实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如分享与解读香港暴乱事件的新闻,通过今昔香港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翟天临博士论文造假新闻的分享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大连13岁男孩杀死9岁女孩案件的分析,思考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否应该修改,从而增强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分析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政府、科学家、医疗团队、普通民众等的种种表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爱国情感。在课堂中将时政新闻引入并引导好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做好分析和点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教师讲授与说教。 3.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 时政考题在中考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翻看中考试卷,每年都有4~5分的时政选择题。而材料题的题干也多以时政新闻素材的形式呈现。如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了解并分析发生在身边的各种时政新闻,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在中考中的解题速度与准确率也会得到提升。 二、时政新闻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运用 1.注重时政材料的选择 时政新闻素材繁多,这就为教师筛选有效新闻增加了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尽可能选择正面、正能量的新闻素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注重新闻的时效性特点,选择最新、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素材,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最重要的是对新闻材料的整合与问题设置,教师在认真了解新闻背景并经过辩证思考的基础上,设置恰当合理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给予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2.“我是小小新闻播报员”学生讲时政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除了课上教师精选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时政新闻之外,还要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搜集整理新闻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将课堂的前五分钟设为学生的时政分享时间。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际新闻等,以PPT展示、视频播放、新闻播报等方式呈现,并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和学生做适当点评。从七年级就开始坚持课前新闻播报,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时政敏感度,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3.举办“时政新闻播报比赛” 利用课下时间举办“时政新闻播报比赛”。教师设置评分标准与比赛奖励机制,学生自愿参加,自愿选择播报方式与播报主题。通过举办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 4.开设时政新闻社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热爱表达观点的学生来说,课上的五分钟时政分享时间也许远远不够,那么在课下专门开设的时政风云社团,则可以满足大家对时政的关注需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如社团成员可以将自己关注的热点新闻、社会现象,以漫画、小论文、手抄报等形式呈现,学期末举办一次时政漫画展、论文展或手抄报展,并给与参与展出的学生奖励。 综上所述,时政新闻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理应提高理论素养,关注时政,积累素材,探索时政新闻在课堂中的呈现方式,为呈现精彩的时政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英.浅析时政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6(71):132. [2]刘璐.中学政治课时政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注:本文为长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备课、说课、上课案例研究》(JKBLX2018-0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吉林 长春 1301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