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校长如何变革组织给班主任减负 |
范文 | 汪志广 [摘 要]校长应做好学校管理“顶层设计”,从组织变革的视角,通过对学校行政组织、教师组织、学生组织和家长组织的改变,发挥组织的作用,提供组织保障,实现给班主任“减负”,稳定班主任队伍,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校长;班主任;组织变革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如果每个班都好了,那么学校也就搞好了。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全面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者,校长除了个人日常要多关注、关心班主任的生活,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待遇,更要善于从学校组织层面做好统筹和创新,发挥组织的作用,提供组织保障,给班主任“减负”,让班主任工作能够轻松一些,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和乐于当班主任。 一、变革行政组织,做好统筹管理与创新 班主任的许多工作,单靠班主任自身是难以承担,也难以较好完成的。比如涉及学生的报刊资料预订、保险的购买、疫苗的注射与收费、校服的推介与收费等事项,常常要由班主任代办代管,还有上级行政机构安排的各种学校检查达标也少不了班主任的配合工作。 这些事务常常比教育教学活动带给班主任的负担更大,消耗了班主任许多时间与精力。而其中来自上级行政机构或学校行政部门的工作,就非常需要校长站在学校管理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予以统筹协调,积极解决。 校长可以通过重组学校行政部门,或者重新定位行政机构的功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校组织的活力,从而减轻班主任行政类工作的负担。比如,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学生服务组织机构,如学生服务部、学生工作部或者学生服务中心,将那些达到一定规模的有共性的服务学生、联系家长的各类行政性事务性工作统一交由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 早在2004年,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就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率先进行了行政性组织变革——打破教务处、教导处、后勤处结构,成立了课程部、资源部、学生服务部。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将德育室、大队部先是合并为“德育活动部”,后又更名为“学生工作部”。如今,北京市十一学校、中关村第三小学等中小学也通过成立学生服务中心、开通学校微信公众号、建立学校云平台等组织措施,将各类能够集中由学校职能部门处理的事务,尽量向学校或年级组层面集中,由专门设置的学生服务组织机构处理,而不再将工作全部下放到各个班级交由班主任分头完成。类似的调整,其他学校的校长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变革其实也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校组织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正在用“智能”的力量重塑教育的形态。“互联网+学校管理”的工作正在蓬勃发展:譬如学校建有 “微信”办公、信息、管理平台,那么教师就不需要再跑到固定的地方才会看到通知;学生到校情况、班级日常评比结果、教师主题会议的安排、选修课走班的路径和学生到班上课情况等事项,班主任可以从随身携带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上随时看到,甚至应当可以即时交互。学校基于大数据,建立分析、判断学生来自知识学习之外的其他问题的网络平台,例如云校,可以帮助班主任解决诸如学生视觉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纠正、心理诊断和心理疏导、生涯规划、人际关系问题及指导、特别或特殊能力分析等事务。校长可以通过组织变革,安排专业的部门和人员来集中处理这些事务,实现给班主任“减负”。 二、变革教师组织,强化专业引领与支持 班级是一个整体,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调动同一班级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全面完成一个班级的工作。班主任自然对有关班级的工作负有主要责任,但主要责任不等于全部责任。显然,其他任课教师对有关班级的工作负有次要责任。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次要责任并未得到具体而有效地落实。任课教师自身往往缺乏主动负责的自觉,遇到学生教育问题时习惯推给班主任解决,次要责任最后形同可以不负责。 在给班主任“减负”上,校长要变革教师组织,实施项目团队管理,赋予班主任在教師团队中一定的管理权,积极培育教师社团,充分重视并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用教师集体的力量来管理一个班级,显然比班主任一个人管理班级更有力,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可以仿照为研究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而组建的“学科教研组”,组建研究班级建设、学生教育的“班级教研组”,成立由班主任负责的班级教师团队;也可赋予原有的“学科教研组”新的功能,将其扩大为“教育研究组”;也可设立班主任沙龙,或建立班主任工作室,以组织的变革在工作上关心、支持班主任。比如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成立了由骨干班主任、骨干年级组长以及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组成的“学生成长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班级、年级建设与学生工作的策划与实施,强化对班主任的专业引领与支持。 学校也可将班级学生研究纳入校本研究范畴,成为学校优先关注和支持的课题。比如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小学一(1)班班主任郭念老师开展的班级学生研究“给每个学生做一个私人订制”,专门建立数据库,记录班里每位学生的前测、中测、后测情况,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数据分析。提倡、支持班主任的这种研究其实就是学校强化对班主任专业引领的一个有力举措。 除了及时妥善地解决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校长还要在学校管理中不断鼓励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工作,并给任课教师适当加压;采用多种形式反馈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和要求,经常提醒班主任主动邀请任课教师参加本班级的各类活动。 此外,校长还要注意完善班主任工作研修制度,设立“班主任学堂”或“青年班主任课堂”,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活动。可以“请进来”,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一定理论水平和专门研究的本校或外校优秀班主任、专家、教授给班主任们系统讲授“如何当好班主任”的课程;也可以“走出去”,组织全体班主任或部分优秀班主任外出学习,接受较高层次的班主任培训;还可以鼓励班主任申报有关班级建设、学生教育的研究课题,开展课题研究,从整体上提高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目前,已有一些学校在班主任工作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比如北京市十一学校取消班主任制,建立导师制。也有学校探索实施团队班主任制(集体班主任制),其中包含三种情况:一是正副班主任制,也有学校将类似的举措称为“AB班主任制”;二是班级组制,即同一个教师团队同时管理两个班级;三是集体班主任制,即形成以“核心班主任”为主的班主任集体。如北京市古城中学每班有三位班主任,分别侧重学业、心理、体育;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取消原来的单一班主任负责制,改为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组成教育小组共同管理班级,整合学科资源,对所有学生进行精准诊断指导。这些都为中小学校长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进行组织变革提供了宝贵的先例。 三、变革学生组织, 培养学生自我领导与提升的能力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的,而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班委会、团队组织、学生会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主要助手。一个班级的日常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细致、繁琐的事情,如果事事都要班主任亲历亲为的话,就会使班主任陷于疲于奔命的困境。所以,培养一支优秀的班级干部团队,优化学生组织,对班主任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变革学生组织,不仅可以培育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很多负担。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自身就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纠错、自我促进、自我完善的功能,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管理班级,开发他们的自我领导力,塑造其服务担当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实践中有不少的成功范例可以借鉴,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钱学森班实行管理班级的“轮值双班长制”,即每周由两位班长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并组织一次自定主题的班会活动。 学校可以开设提升“学生领导力与合作精神”的实践课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体系:学校层面有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年级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小组(班委会)。学生自主管理主要包括学生行为管理、校园环境管理、两操及日常规范管理等方面,具体内容有:考勤、室内卫生、包干区卫生、广播操、眼保健操、晨会秩序、晚自修纪律、仪容仪表、行为规范,等等。班主任要借助各种体验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对领导力的正确认识;通过团队活动提升每一个人的领导技能,以促进整个学生团队的发展。 学校要不断提升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具备自我领导、自我提升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培养部分学生精英。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一是要培养学生自我领导的能力,包括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评价、自我学习、自律自制;二是培养学生对团队的领导。学校可广泛搭设多种平台,组织学生开展拓展视野训练、目标激励训练、人际沟通训练、团队合作训练、决策执行训练,开展校园和社区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等主题教育,努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有教养、能自律、有领导力的人。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其具备自我学习管理、自我支配时间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干部得力,班主任轻松;学生的领导力提升,班主任的负担相应就会下降。 四、变革家长组织,家校协同育人 家校协同育人,是减轻班主任负担的重要方法。校长要为班主任减负,就要善于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家长会等组织,让学生家长参与活动、参与课程、参与管理、参与决策,让学生家长和班主任携手承担教育学生的工作。 校长要引导班主任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家长形成一致的育人目标,重视家长会的作用,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以信心。引导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平台,建立完善、平等的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向家长们展示本班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学识水平、教学特点以及性格特征等。班主任和各学科任课教师都要尊重家长,经常与家长沟通,并对家长提出建设性的要求,指导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 以往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形式很多,包括家访、家长会、家长的经验分享、学校开放日、微信、电话、短信,等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家校沟通单向,以学校向家长的单向传递为主,家长的意见得不到足够的回应;二是职责不清,共育意識差;三是家校活动的组织形式随意,连贯性不强;四是效果不好,关注内容狭窄;五是家校合作形式单一,合作程度不深。今后,校长要牢牢把握吸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因素:家长的参与式角色需要正式建立起来,并辅以主动、积极的交流;家长能感知到自己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这就需要学校明确地让家长知晓他们的参与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要经常告知家长孩子的提高情况;家长能感觉到自己被学校需要和欢迎,这就需要学校创办充满尊重的欢迎气氛的活动,布置需要和家长交流的课后作业。 学校可以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盟。比如:成立家庭教育实践研究中心,探讨和实践各种可行的合作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定期给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以举办讲座等方式来开展活动;设立家长志愿团,开展家长志愿活动,招募家长作为志愿者来帮助和支持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学校提供教育教学支持,如“午间半小时”的陪伴、特殊教育援助等,也可以协助设备调配、场地、器材等;建立家校事务协调发展中心,通过家校联合会,整合、协调和解决家校间出现的诉求和问题;开展“邻家小孩”项目,监管和协助儿童同伴间的互帮互助活动,以及引导孩子参加各种社区服务活动。 学校也可以建立家长教师委员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决策,促进学校改进;变革家长会,提供公益免费菜单式指导、公益免费手机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合作每月一题”“家庭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等实质性项目,以期终结长期以来家长学校流于形式等问题。 学校还可以逐步探索“云学校”的管理方式,提倡班主任利用QQ群、博客、微信等构建班级管理平台,利用博客、微信的分类及链接功能,与其他班级形成互动;利用QQ群、微信群召开网络家长会及组织话题式讨论。 从当下学校的现实情况看,只要校长勇于更新学校治理思维,敢于走出惯有的工作模式,大胆变革学校组织,积极改变管理行为,就可以真正达成为班主任减负的目标,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