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碰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妙用 |
范文 | 钟平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障碍,使其“碰壁”,或是根据学生美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而巧用“碰壁”,进行启发、引导和激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碰壁;小学;美术教学;激趣;探究 “碰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障碍,或者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引导、激励和鼓舞,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逆境中只要引导得当,更能激发人的斗志,挖掘人的潜能。教学中一帆风顺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这样的课一般都缺乏对知识和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学生个性的呈现。一波三折才是更真实、生动的课堂,才会出现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方法的探讨、观点的争论,充满生命的律动。 美术教学中的“碰壁”,有些可以课前预设,有些则是随机生成的。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考虑。特别是课堂生成的“碰壁”,更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运用教学机智,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使“碰壁”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动力,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并成为课堂的亮点。 一、运用“碰壁”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上课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运用魔术导入,能通过神秘莫测、不可思议的表演迅速使学生“碰壁”,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他们的兴趣。 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9课“漂亮的花边”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小魔术:课前,把剪好的一条以公鸡为内容的花边(2017年是鸡年)不打开折叠在一起放在手心,此时学生从前面只能看到一只公鸡;然后双手合拢作掩护,接着迅速把花边拉开,一眨眼功夫,学生就看到由一只公鸡变出了好几只公鸡并组成了漂亮的花边。魔术表演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运用魔术的形式导出课题,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教学效果有了保证。 二、借用“碰壁”自学预习,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美术新课改理念的落实以及高效课堂的打造都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师在示范、点拨前,安排学生阅读文本,进行自学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碰了壁,能调动起主动合作探究的欲望,增强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远近的奥秘”,在简短的谈话导入后,教师安排了学生自学,用课件出示了三个预习导航题:观察比较课本图片中相同景物的远处和近处有什么不一样,说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结合课本图片,说说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找出课本图片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发现他们能够轻松解决前两个问题,而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课本上一些较典型图片的视平线和消失点,但是对于几幅室内空间图片透视关系的理解有困难,对这些图片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出现了争议。如有的认为视平线在前方墙面的中间,有的认为应在前方墙面的上面,有的则认为应在下面,谁也说服不了谁。教师意识到这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好机会,因为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有合作的必要和探究的价值。于是,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并发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通过大家合作探究、交流,加上教师的启发、点拨,集中集体智慧,终于达成了共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 三、引用“碰壁”示范引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课少不了教师的示范引导,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法,了解创作过程和步骤。新课改提倡示范时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也参与到示范中。而示范时引用“碰壁”,可以激活學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学三年级“迷彩服”一课,当学生运用学到的剪贴、拼贴、拓印等各种方法设计出漂亮的迷彩纹后,教师随即出示了森林背景挂图,创设了“森林化妆舞会”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森林里要举行化妆舞会,动物们都穿上漂亮的迷彩服去参加,现在你们已经设计好了迷彩纹,但是没有动物怎么办?学生说“自己画”。画好了各种动物后,怎样把迷彩纹制作成合身的衣服穿到动物身上去呢?这个问题使学生碰了壁。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先让他们组内讨论交流。通过交流,加上教师的启发,学生终于创造性地找到了解决办法:把画好的动物放在迷彩纹纸上,对照描画出动物的外形,然后沿边剪下,再添上动物的五官;也可以直接在迷彩纹纸的背面画出动物的外形(背面便于修改,不会影响美观),再沿边剪下,添上五官。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了示范,使学生直观感受这种方法的简单和便捷。接下来,学生就按照这种方法,很快给各种动物穿上了漂亮的迷彩服,使精彩的森林化妆舞会得以顺利进行。这样,教师在示范时引用“碰壁”,调动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考,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四、采用“碰壁”尝试体验,促使学生主动求知 在美术教学中,对于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可以运用尝试教学的思想,即教师先不教,让学生先尝试,诱其“碰壁”,从而使学生主动求知。当学习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时,教学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如教学一年级“摸一摸 画一画”一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色彩、线条表现不同的触觉,属于抽象绘画的范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进行了巧妙设计:先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当学生说出有“坚硬、光滑、凉快”的感觉后,要求学生尝试画一画这种感觉。这时有的学生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左顾右盼,希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还有的别无他法,只好把桌子画了下来。学生的“碰壁”早在教师意料之中。过了几分钟,当学生都不知所措,急切地想知道怎样去表现时,教师故作神秘地说:老师知道一种表现这种触觉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学生齐声回答“想”,有些迫不及待。此时学习了解表现触觉的画法已经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果然,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都特别认真投入,很快就掌握了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不同触觉的方法。可见,“碰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巧用“碰壁”展示评价,激励学生个性表达 在美术作业的展评环节,会出现学生对同学的作品不理解甚至误解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构思巧妙、创意独特、个性鲜明的作品,由于观者不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不了解其表现手法,往往会造成认识上的偏差。此时教师可以巧用“碰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让其大胆表达作品中与众不同的构思、打破常规的想象、特殊的表现技法,就会使大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课堂也会因学生的个性表达而更加精彩。 如教学“我心中的风景”一课,展评作品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画的都是蓝天、青山、碧水等自然风光,画面颜色鲜艳,这也是很多人心中向往的风景。但有一幅作品的画面黑糊糊的,所画的房子、花草树木等景物都很朦胧,看不清楚,与其他作品贴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评价时,该作品受到了大家很多非议,教师注意到作者明显不服气,马上意识到他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于是,教师指着这幅作品大声说:同学们,在所有的作品中,这幅作品最特别,我们欢迎这幅画的作者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有了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这个学生站起来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同学们看来,也许心中的风景应是阳光灿烂、色彩艳丽的,但是我更喜欢夜晚的景色,因为夜晚宁静、清凉,充满着神秘,有一种捉摸不透的美,而且我是一个爱静的人,所以我画的是夜晚的景色。果然想法独特!等他介绍完毕,教师带头报以热烈的掌声,并表扬了他与众不同的想法、独具个性的表达。从这以后,这个学生的美术作业经常有不俗的表现,受其影响,整个班级的学生在美术课上更加敢于标新立异,体现出追求与众不同。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预设“碰壁”,巧妙利用“碰壁”,进行启发、引导和鼓励,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责任编辑 张慧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