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弟子规》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实践与应用 |
范文 | 曾晓婷 郑纯彦 [摘 要] 礼仪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学经典《弟子规》以浅显明白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流畅整齐的句式,涵盖了为人子弟在家处事待物等所应遵循的一整套道德行为规范。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探讨《弟子规》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实践应用。通过调查,分析《弟子规》在小学生群体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家、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正确的行为规范。 [关 键 词] 弟子规;日常行为规范;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76-02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说明礼仪教育中的道德行为规范非常重要。作为国学经典的《弟子规》以浅显明白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流畅整齐的句式,涵盖了为人子弟在家处事、待物等所应遵循的一整套道德行為规范。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探讨《弟子规》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实践与应用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主要针对小学生学习《弟子规》现状、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弟子规》的关系,结合国家、学校、家庭三个层面,以广州市海珠区东风小学为例进行调研,从而得出《弟子规》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实践与应用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自身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是学习《弟子规》的主体。他们通过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经典,培养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弟子规》能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提高他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水平,最终全面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1.调查学生在学习《弟子规》时所喜欢的学习方式 依据学生年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高低以及对《弟子规》理解程度,本次调查将一、二、三年级划分为低年级,四、五、六年级划分为高年级。观察调查数据,选择“看书”和“老师课堂讲解”的人数较多,而“听歌谣”以及“看电视节目”的则人数较少。其中,35.2%的低年级学生喜欢通过“老师课堂讲解”的方式学习《弟子规》,而高年级的多数学生则喜欢通过“看书”的方式学习,比例高达50.4%。 从调查数据看出,因低年级的学生识字认字水平较低,需要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弟子规》才能更好理解内容。而高年级的学生因有了一定的学习自主性,阅读理解水平也比低年级学生高,因此能结合看书和教师课堂讲解的方式,提高对《弟子规》的学习和了解。 2.对小学生受《弟子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面的调查 调查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认为学习《弟子规》对他们的日常行为“没有影响”的比例高达63.8%;高年级的学生则认为“有些影响”比例最高,占62.7%。在影响日常行为方面分为“孝悌、诚信、亲仁、学文”,其中低年级的学生认为在“孝悌”方面受影响程度最大,占36.1%;而39.8%高年级的学生则认为在“诚信”方面受影响程度最大,“亲仁”方面受影响最小,高低年级学生各为11.1%。低年级学生因对《弟子规》的理解程度有限,理解存在片面化。而高年级学生虽然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对诚信待人方面有所感悟,但与低年级一样都应加强对“亲仁”方面的学习,从而加强自身仁义道德方面的修养,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塑造全面的人格,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二)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环境影响人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家长在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同时,更重要的应是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在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弟子规》的基本情况调查中发现,83%的家长都会在家陪伴孩子学习《弟子规》,但在指导孩子学习《弟子规》程度上,尽心指导孩子学习《弟子规》的家长仅有21.7%,业余指导孩子学习《弟子规》的家长占62.9%。从调查中得出,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弟子规》表示支持,但在帮助孩子理解《弟子规》学习的方面还应加大力度。 (三)校园环境分析 本次调查除了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还结合访谈的形式对教授《弟子规》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学经典教育在当前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和思想资源。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让人们回顾经典,品味阅读。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弟子规》的过程中,不仅能通过文字了解到中华传统的经典,同时也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规范道德行为,提高综合素质。 2.浓厚的校园国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校园文化建设很重要。除了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课后的家庭辅导和自主学习外,校园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如早读、午读时间传诵《弟子规》;在平时的师生交流过程中,用《弟子规》的语言教导学生;利用广播、铃声传唱《弟子规》;把《弟子规》中的道理用简洁短小的语言表达出来,汇编成诗歌……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弟子规》要“学其精、明其志、辨其行” 学习《弟子规》应取其精华,学习弟子规中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而并不是完完全全的“照搬照抄”。如在教导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弟子规》中“入则孝”的部分,要注意增强孩子是非分辨的能力,明确“孝顺”即是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关心父母,从点滴小事做起,而不是完全模仿《弟子规》中卖身葬父、割肉救母的行为。 三、对策与分析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教育建设 1.国家应立足教学学情,完善教育教学体制,培养专业高素质教师队伍 国学精华蕴含中华民族恒久的智慧,是完整系统的理论和价值体系,因此,“论治国学先须辨明……此学不是零碎断片的知识,是有体系的,不可当成杂货”。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小学中的国学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语文教师自学国学经典而后讲授,缺乏专业系统性培训,加之该学龄段学生其行为自制力有所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国家应加大力度推进文化教育,培养具有专业国学素养的教师团队。教师只有对《弟子规》内容具备专业知识储备,才能优化《弟子规》课堂教学方式,使孩子爱学乐学。 2.加强宣传《弟子规》礼仪教育,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加之现代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不利于小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成形。因此,应加强宣传《弟子规》,开展优秀经典《弟子规》文化活动,如社区开展“诚信月”,鼓励人们践行诚信待人之风,创建文明社区,与此同时利用便捷高效的媒体网络,宣传《弟子规》礼仪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改革创新,建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1.学校应基于《弟子规》礼仪教育文化,创新办学理念,丰富学校内涵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根据时代要求与自身发展需要,重视《弟子规》的文化教育,确定适宜学校正确发展的办学理念,丰富学校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学校应开办特色项目,例如举办“重孝悌、次谨信、泛爱众、亲圣贤,做优秀文明礼仪践行者”学校文化特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弟子规》知识后身体力行,实际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理解感悟,构建学校特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2.教师应以德育人,以己树德,践行正确的行为礼仪规范,成为学生的榜样 “剔伪谬,别美丑,取精华,去糟粕”不仅是国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也是当前青少年国学教育的前提。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桥梁,应基于学生学习情况,深化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实践,人文教育不能止步于教学,而要走出校园,走进生活。与此同时,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行为礼仪观念,践行正确的行为礼仪教育,树立教师模范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机渗透正确的行为礼仪规范意识。 (三)树立正确礼仪教育意识,构建良好家庭氛围 1.家长应培养孩子的知行合一意识,从日常小事做起,学习《弟子规》礼仪文化,践行正确的行为规范 “通过反复的诵读和行为训练逐渐养成习惯,最终使儿童成为遵守规则的文明人,这对当下开展规则教育、习惯教育和细节教育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弟子规》中蕴涵着优秀的行为礼仪规范,家长应从小培养,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学习《弟子规》中的行为礼仪规范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孝顺父母,亲邻睦友。而作为学生家长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反省于己身,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孩子学习良好日常行为礼仪的榜样。在孩子学习国学经典的同时,家长也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学习,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弟子规》。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风家教建设 基于《弟子规》日常礼仪教育,创设良好家风教育氛围,通过父母言传身教,推动学生知行合一,规范孩子日常行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应规范自身行为,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观念,教导孩子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勤奋节俭等行为礼仪规范。学习了解中华优秀家训,树立家族尊严,培养孩子拥有集体荣誉感,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细节开始,敏言慎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中更是不乏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赅,包含哲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強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等优秀品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引领自己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一浮.马一浮集(第一册)[M].虞万里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奚咏梅.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J].语文建设,2014(1):15-17. [3]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蕴[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39(4):149-15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