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农科发展背景下林学学科教学改革思考 |
范文 | 何伟 王永健 滕明君 [摘? ? ? ? ? ?要]? 为适应新农科发展需求,促进林学本科人才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华中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为例,从该校林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实际现状出发,结合时代对林学本科教育的要求,总结提出林学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 [关? ? 键? ?词]? 林学;新农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46-02 新农科,作为教育部提出的“四新”教育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中的一个重要支撑,已然成为时代的呼唤,后物质时代大学教育的理念实质与要求[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 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当代人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2-5]。而林学专业正是新农科里结合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任务的一个重要学科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修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6-7]。 新时代的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更离不开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理论。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城市周边绿化及城市群绿化”[8-9]。据此,在新时代的形势要求下,过去的林学学科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过去的林学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林业人才,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农林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切实保障农林院校林学本科人才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针对 现有林学学科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一、华中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教学现状与新时代发展方向 华中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早在1904年,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湖北高等农业学堂就设立了林科。在经历了武汉大学并入(1946年)、全国林业院系调整(1955年)及恢复林学专业并招生(1975年)等历史重大变革后,华中农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具备“可描述、可测量、可区分、可评价、可达成”的鲜明特色。在四年制本科教学中,已有的教学大纲已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培养目标梯度实现模式。 对林业专业人才的相关能力培养设立了阶段性目标,并制定了健全的测评标准。第一阶段,需要林业本科学生具备良好的林业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素养以及健康体质;第二阶段需要林业专业人才具备从事林业工作所需的英语、数学、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第三阶段,林业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林学基础知识;第四阶段林业本科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林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 过去这种林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确实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专业人才,也为社会农林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林业行业使命的变化、机构改革和科技的发展,林学本科人才培养必须围绕科技创新和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故此,相较于当前传统固化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对林学人才的要求,模式内容亟待调整。新时代背景下林学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课程思政,强化三全育人 专业课的课堂教学除了專业知识的讲授外,还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标的剖析,课后倡导学生关注新时期的发展理念、林学人才的历史使命等,使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 (二)重视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当前,各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快速发展与更新,获取知识的渠道来源越来越多元化。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学习和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强化核心知识体系,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并为学生留足自由学习时间,加强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期刊、网络等资源获取知识。 (三)重视多学科知识融合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形势下,单一专业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林学学科人才需要掌握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因此,本科教育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教学等形式,将碎片知识形成体系,培养学生融合多学科知识分析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林学学科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于林学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内化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其重要。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基地是保证学生直观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及掌握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 (五)拓展国际视野 除教学环节讲解发达国家林业发展动态外,还需要通过出国留学、访学、联合培养和参加国际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不仅走出校门进入产业基地,而且走出国门,了解国际林业发展前沿信息。 (六)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林学学科使命的重大变革也急需科技创新引领。本科教育过程中,应当通过自主创新项目、创新创业比赛等多种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华中农业大学林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主要举措 华中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在学校“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相关教学组织与制度的基础之上,围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要求和一流林学专业建设目标,进一步通过明确卓越林学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教学全过程管理制度、提升“互联网+”专业教学信息化与教学资源保障水平、深化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等举措,建立“林科教协同,五位一体”的一流林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明确卓越林学人才培养目标与责任体系 明确面向高水平本科教育和新农科需求的卓越林学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实施一流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负责人+教学小组+课程教师+学生导师的多层次联动专业教学质量责任体系。 (二)完善专业教学全过程管理制度 专业负责人和课程组对专业教学节点把关,聘用退休教师任课堂督导,从课堂教学、考核内容和方式、毕业论文等全过程进行考核。针对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三)提升“互联网+”专业教学信息化 充分利用本科教学监督实时数据库、教学QQ/微信群、教学APP、在线课程等,加强林学专业教学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实现专业教学实时监控和反馈机制。 (四)林科教协同提高专业教学资源保障水平 面向新农科背景下林学本科教学创新需求,不断加强创新型师资力量引进和培养;积极与各级林业科研实践部门协作,建设各类型教学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经费中明确本科教学资源相关投入比例;积极加强教材建设;与国内外知名林学教育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林学英才班、菁英班、国际联合办学、暑期游学等创新教育模式。 (五)深化“以林为本”和“爱林知林兴林”的专业教学质量文化建设 发挥国家林学教学名师带头作用,通过实践教学示范课、本科教学务虚会、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教学质量奖申报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以本为本”的专业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林家铺子”精神在本科生专业教学中的传承,并创立“林苑讲坛”品牌讲座,实现专业教育中文化传承教育的内外联动机制,培养学生“爱林知林兴林”的素养。 三、结语 林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为我国林业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和行业培养掌握林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森林保护、森林生态学、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基本理论,具备较扎实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然而,新时代的林业行业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利用多种措施开展困难立地造林和生态恢复、利用生物技术加速林木育种进程、利用大数据和生态学理论实现森林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等。因此,林学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迎合时代需求、社会需求,应改变传统重视资源培育技术而忽略经营管理决策、重视木质产品生产而忽视非木质产品价值的现状,尤其要强化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林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应义斌,梅亚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36(1):1-6. [2]孙晓娜.浅析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J].卷宗,2018(28):293. [3]刘玉新.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J].学理论,2018(10):25-27. [4]鄒永凡.美丽中国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J].福建质量管理,2017(24):59. [5]赵凯娜.美丽中国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科技视界,2018(2):100-101. [6]周靖靖,罗杰,梅莉,等.林学专业综合实习改革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7):249-251. [7]梅莉,周志翔,王鹏程,等.林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2,6(30):9-13. [8]艾笃亢.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的若干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10-13. ◎编辑 陈鲜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