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研发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
范文 | 张跃 [摘 要] 在学校,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学校自身的问题必须由内部人士来解决;校长和老师一起讨论并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在学校得到有效实施;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以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的目标,实现育人、研究教学内容、共同开发和开发一些基础教材的目的。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教科书构成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的生活和科学知识与某些课程的实际建设有关。它的成功发展直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校本教材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校本教材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 键 词] 校本教材;职业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235-01 校本教材是学校独立的教材,其研究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专家不能为教师编写教科书。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模式是实践—评价—研究,分析教师所面临的形势,评价学生的需求,确定目标,选择和组织内容以及探究如何实施和评价。目前,校本教材研究开发的主体是教师群体,而不是单一的教师。校本教材的开发主要是国家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以学校为基础的地方和专业课程的开发,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国家应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各级学校和地方课程的运作,提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的决策。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以及整个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 一、利用当地素材,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 结合当地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素材,在教材中设置一些延伸项目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好方法。它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挥想象力,丰富劳动技能,实践想象力,使之具体化。例如,在有些地区的山区和森林里,有更多的树枝和藤蔓。因此,可以依托当地的资源采材,建立木画项目。在整个项目实施,从屏幕布局的组成、分支的厚度的选择,从截取的大小、表面的颜色选择,以及品种选择的质地,学生各尽其能。它体现了创新的培养点,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对教材中的“变废为宝”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运用劳动技术课,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劳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我们的木画中,一些学生创作了山水、人物、花卉、鸟类、服装、生活必需品、房屋等。也有学生进一步创新,使用其他材料,大胆创新,使用胶水、钉子、电线等材料混在一起,制作出来的作品更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产方法后,很容易产生创造的欲望,从而发展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多维思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一些学生把平面画制作成三维,一些学生把平面图画成双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当然,教师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丰富的技能和童心,有些作品难免有缺点。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学生的创造性成就。因此,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在每节课结束后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和不足之处,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让它更完整、更完美。这种安排不仅使学生走更少的弯路,也使学生能够依照范例进行创造。例如,“比一比”,将书中的作品与他们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差异,让学生完成创作;“加减”对原作的部分进行加减,并进行对比,看它们是否更美;“改变”是要改变角度,改变作品的内容、主题,然后看看它是如何制作的。通過大量的课堂实践,我们发现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激发他们的智力火花,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推向更深的层次。 三、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不断创新 经验告诉我们,知识学习需要整合和迁移。迁移就是利用已知知识来影响未知知识,从而获得新的影响或改变。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可以在他的头脑中广泛应用。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将所学到的劳动技能和知识运用到生活和技术实践中,这是他们形成和巩固创新能力的保证。所以我们在校本教材后安排了一个空白,比如,让学生谈论“你的不同想法”“你的建议”“你是如何做到的”。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创作,塑造创新思维、创新方法,通过多维课堂学习,将知识迁移到生产和生活的探索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高质量的资源共享和学生的可持续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力。 总而言之,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使教师真正落实创新理念,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形成师生之间新的和谐关系。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新课程改革下校本教材的应该如何研发[J].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小学刊),2016(11):45-46. [2]张建立.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范学报(人文社会版),2017(6):11-12. [3]曹桂珍.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佳木斯师专学报(教育版),2016(11):101-1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