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分析 |
范文 | 周书华 [摘? ? ? ? ? ?要]? 教育改革过程中,将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作为目标,可促进高职学生成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培养和发扬工匠精神,可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体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高职教育中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将教育内容与工匠精神相互融合,可使工匠精神培养计划得以推进。 [关? ?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200-0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优秀人才支持,这就要求我国教育不断改进,将教育目标转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解决我国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对学生加大工匠精神培育力度,使高职技术人才的教育质量得以提升,为国家输送综合型、实用型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过程要求教育内容与工匠精神具有契合性,经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具体体现。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主要从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能力入手,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同时包括实践能力。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具备新思想、新理论,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第二,塑造品格。可将工匠精神理解为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精神,要求学生具有敬业守信的品格,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应做到爱岗敬业,并具备实事求是、言出必行的品格。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并且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勇于创新,提高产品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这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第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工匠精神是学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当下我国有良好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尊重劳动成果,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工作中应追求真善美的工匠精神,以真善美为标准,在日常工作中展现人性化的一面,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工匠精神未融入课堂 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应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而当下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工匠精神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而只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并且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最终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无法顺利实施。 (二)缺乏具备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以及实践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并且当下教师责任感不强,这也是导致工匠精神无法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服务意识、专业技能、责任意识、精益求精意识表现均相对较差,使得工匠精神培育计划难以实施。由此可见,教师缺乏工匠精神,可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产生影响,因此想要使得工匠精神培养计划顺利实施,首先要培养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 (三)教育环境因素 就当下我国高职教育而言,工匠精神培育多停留在理论阶段,未得到真正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教育环境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程度不够,高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传统观念影响,将教育与职业挂钩,更加注重利益而失去了对工作的尊重与责任感。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实施策略 (一)掌握科学的培育方法 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应当知行合一,应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思想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应使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在日常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具备工匠精神。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若学生只停留于理论知识而无法实践,则会导致工匠精神培养失去了根本意义。工匠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实践课,鼓励学生创新,并给予肯定。工匠精神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选择,因此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以保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使其面对复杂的经济市场依然始终坚持自我。 (二)将教学内容融入日常教学 课堂仍然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场所,應对各科教育内容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工匠精神教育与其进行有机融合。尤其针对思想政治课程,应具体开设工匠精神专题讲座,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列举各专业的榜样,使学生受到感染,并立志成为那样的人。同时要增加实践课程,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各行各业进行实地参观,使学生深切感知工匠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将工匠精神培育内容编入专业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教学,并可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动画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同时应注重将工匠精神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同时具备创新精神。 要想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堂当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应融入团委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通过日常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应将工匠精神教育内容融入班团委会教育过程中,从而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学生的个人生活中,最终使其理想价值以及个人能力均受到影响。例如,在大一时可对学生开展以人生规划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以及理想;大二应开展强化专业技能的相关主题培训,使学生认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操作技能;大三要展开以就业为主题的专题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能够爱岗敬业,在工作过程中诚实守信。 将工匠精神教育内容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可将工匠精神教育与高校共青团成绩相结合,计入学生总成绩,由此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工匠精神课外培育活动过程中。 (三)在职教创新改革中弘扬工匠精神 服务于发展,增强教职影响。工匠精神教育过程中,可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例,使其对教职员工产生影响,提升教师的工匠精神。可通过与企业、政府结合,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科研,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以提升,同时可用所学知识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能够在科研活动中体现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工匠教育过程中的环境尤为重要,因此应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保障,使其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可通过拓宽职业教育道路、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对应课程开发等相关举措,使高职学生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这对培养综合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深化理论知识,弘扬教旨文化。高校应对自身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加大科研力度,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工匠精神,使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其职业优势并创造价值,为我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 四、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工匠精神是学生职业道德的体现,职业道德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加大高等人才培育力度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尤其面对当下追逐利益的市场环境,培养工匠精神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外,培养工匠精神能够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完成对学生的工匠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强国战略的有效方法。当下高职教育应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教育学生的必修内容,通过传播工匠精神可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技能,为我国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汤艳,季爱琴.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35-36. [2]陶成志.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25):33. [3]鲁毅.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装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门窗,2016,19(12):356-357. [4]姜为青,王明艳.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3(13):120-121. [5]崔兴艳,趙丹,桑国刚.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育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81(6):22-24. [6]刘炜,杨秋鸣.打造实用技能,塑造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J].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研究与分析2017, 18(1):113-114. [7]刘影.中国制造背景下工匠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 52(21):36-37. [8]丁化.“三制融合”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5(12):131-1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