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元五共”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范文

    谢海燕 梁燕 张慧

    

    [摘 ? ? ? ? ? 要] ?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探讨“双元五共”协同育人模式, 通过与企业共建课程体系、共享技术资源、共建“校中店”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共设订单班、共搭创新平台等方式,解决原有的课程设置滞后于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较弱难以适应IT行业日益变化的岗位需求等问题,培养契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

    [关 ? ?键 ? 词] ?计算机专业;“双元五共”;协同育人;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27-0036-02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院计算机专业大力探索实践“双元五共”协同育人模式(下图),解决实践性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毕业生储备的知识技术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学生缺乏实践创新能力难以适应企业日益变化的应用需求等问题,培养契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用人单位节省岗前培训的时间和成本,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何谓“双元”?双元即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何谓“五共”?五共即共建课程体系、共享技术资源、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共设订单班、共搭创新平台等方式。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原有的课程设置滞后于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用人单位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随着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受制于教学环境,部分课程是基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修改而来的,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特别是实践性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造成毕业生储备的知识技术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较弱,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岗位需求

    随着IT业的快速发展和IT技术向传统产业的不断渗透,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动手操作、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快速变化的创新实践型人才。目前,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缺乏多样性和开放性,实践平台相对匮乏,行业参与度低,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明显脱节,不能快速适应地方行业、产业岗位发展变化需求。

    (三)高端实训室建设资金不足且管理困难

    根据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部分课程的学习对实训的设备及环境要求较高,而这些高端实训室的建设成本高,管理维护工作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而言这成为目前实训室建设的一大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课程的开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双元五共”协同育人模式的建设内容

    (一)共建课程体系,培养契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将企业的软硬件资源引入职业院校,并通过合作平台及时了解最新行业动态,与企业共同探讨企业人才需求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共同编制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将企业最新、最实用的技术融入课程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为“双导师”制授课,即由原来的校内单个教师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改为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专家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校内专任教师负责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教学,企业工程技术专家则负责综合实践教学,校企双方相互弥补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解决了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

    (二)共享企业技术资源,提升实践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1.企业工程技术专家进课堂

    企业拥有的丰富的技术资源,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到校开展项目化教学,及时将新技术、新规范、新动态纳入校内课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系定期邀请校企合作企业的专家为学生讲授网络安全实训课程,真正做到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同时弥补了专任教师缺乏工作实践经验的问题。

    2.企业专家开展行业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大学生开阔知识视野、发掘学术兴趣和增强学术功底的第二通道,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丰富多彩的讲座对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不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计算机专业相关专题讲座,就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专业就业前景、岗位能力要求、职业规划、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精彩分享,鼓励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成就精彩职业人生。专题讲座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共建“校中店”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校内实训基地是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显著效果,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生技能与企业要求的对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校中店”经营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体岗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管理能力,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环境、企业运作模式及岗位工作流程,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推动了工学结合。

    校外实训基地是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劳动观念、练就实践能力、实现角色转换、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借助实训基地的职业环境和真实性的训练项目,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也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此外,校外实训基地也为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环境基础。对实训设备和环境要求较高的课程采取集中一段时间在企业实训基地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授课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四)共设订单班,对接企业人才需求

    “订单班”是由大型企业提前预定(签约)学生组成的班级,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培养切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先后与广州国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国为精英网工”订单班,与珠海爱浦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金山网游测试”订单班,通过订单式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和企业文化素养,为企业输送切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五)共搭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

    项目训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教师工作室、工程中心为依托,开展项目协作探究学习。先后建立沈大旺工作室、新媒体工作室、羡之良影工作室、web前端工作室以及“互联网+”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学习的空间,由工作室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专家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共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探究意识。此外,与广州国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搭“IT众创中心”创新创业平台,企业捐赠的设备用于开展创新创业培训,为学生创建IT创业的孵化环境。

    三、结论

    目前,“双元五共”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开展了六年,培养了两千余名学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不仅适用于计算机专业,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各类工科专业,符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要求。但是,目前集團化办学、一体化育人等方面仍有许多尚待完善的部分,仍需深度挖掘。

    参考文献:

    [1]何涛,邓果丽,谭旭,等.高职软件类专业“多元协同育人”合作办学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2]和刚,韩世娜,王丹.“双向双创并行、多元协同育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8(2).

    [3]喻跃梅,张明明,张晓艳.双元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职电子商务岗课证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2).

    [4]沈庆磊,孙惠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编辑 张 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