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网络育人路径探究
范文

    张伟宏

    [摘? ? ? ? ? ?要]? 分析网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探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对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解读,探究网络育人路径,是新时代“三全育人”和育人体系建设的必然。

    [关? ? 键? ?词]? 思想政治;挑战;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34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32-02

    一、高校网络生活文化与育人思想解读

    受制于现实生活世界的伦理、道德、制度约束和学习、交流、择业、生存、生活等方面压力,在网络世界里,学生思想自由,主观自由,喜好自由,现实约束性小,排他性行为小,网络生活构成了现实生活文化的重要部分,进而形成具有一定群体性特征的高校网络文化生态。网络承担着产业经济发展和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任,承载太多的客观经济因素,商业化元素和经济活动因素以各种形式通过网络在校园无孔不入,对高校校园文化渗透严重,而且愈来愈紧密联系而不可分离。这样就产生一种矛盾的状态:高校教育教学既要适应网络的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中需广泛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和其带来的丰富知识文化和信息资源,又需要和网络作斗争,抵制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看待网络的影响和作用,其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用矛盾转化的观点来解读。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和联系的观点来看,网络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延续,是培育完整人格品质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从文化角度看,是育人思想文化的裂变,是育人思想文化的发展,更是时代文化发展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从创新角度看,时代精神是改革创新,不能故步自封,育人手段需要推陈出新,网络育人恰逢其时。从矛盾的发展规律看,网络育人不可能一帆风顺,注定要曲折发展,最终走向成熟。从发展过程的角度看,网络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经验总结和发展必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维护网络安全、掌握核心技术、汇聚网络人才、清朗网络空间、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多次部署网络强国建设[1]。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全育人”角度看,网络育人就是伟大斗争,伟大事业,踏上伟大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一部分。

    二、网络育人路径探究

    基于“三全育人”和“十育人”体系建设的网络育人体系建设路径,依据教育部提出的要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2]。

    1.推进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要从几方面来进行:(1)搞好顶层设计,强化网络教育的機制构建;(2)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对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从举办者、办学者、师生群体各个角度建设网络教育应用体系;(3)集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优秀资源,建设队伍和网络教育内容;(4)加强合作交流,强化资源共享;(5)加强网络教育的建设管理,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和认证等,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建设。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1)坚持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明确网络文化内涵、特点、意义,建设和谐网络文化;(2)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机制体制作用,管理保障措施到位;(3)加强基于网络育人文化建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育人主体;(4)加强网络文化调查研究,关注教育对象的文化需求和变化,增强吸引力,激发育人效能;(5)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加强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3.拓展网络平台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育人的思想认识,有力占据网络平台教育阵地;(2)多角度深层次构筑平台,除了利用常规网站、微信平台,还要强化知识文化、能力素养、就业培训之类的育人网络APP平台等,满足选择性、适用性;(3)利用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拓宽平台口径,加强平台一体化研究构建,使得高校师生群体融入其中;(4)提供经费和政治保障,确保育人平台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4.丰富网络内容

    (1)丰富网络育人内容,引导教师关注教书育人,关注事业,同时丰富学生关注的学业、就业、社会动态内容等;(2)提高网络文化内容的育人内涵,既不能远离实际,脱离师生,也不可千篇一律,盲目转载和照本宣科;(3)要推陈出新,发挥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作精神,呈现丰富多彩网络文化;(4)网络内容既要能贴近学习生活现实,又能紧密联系社会发展,陶冶情操,提供具有指导和自育人文化功能的内容。

    5.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1)加强网络队伍思想政治意识建设,强化“四有”好教师[3]意识,推动做好“八个相统一”[4];(2)网络队伍建设始终是重要环节,选用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素质可靠的网络工作人才;(3)加强学习培训先进理念和网络科技能力,确保高校网络技术人才优势;(4)促进工作队伍的改革创新精神,梳理网络育人元素,参与制定适合校本特色的网络育人方案或技术研发等;(5)通过机制保障、制度落实确保工作效能和工作作风,发挥网络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净化网络空间

    (1)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监督非法危害内容,畅通网络危害信息监督渠道,严格依法管理网络;(2)利用高校人才技术优势,采取各种手段净化网络空间,清除不良信息和有害网络内容,技术隔离,法制管理,斩断危险网络链接;(3)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控机制;(4)从育人和自育人角度加强网络道德文明和法制教育建设;(5)以优秀的、具有感染力的网络作品、载体内容、网络文化涤荡网络,净化网络空间。

    7.优化成果评价

    (1)把握育人原则,注重时效性,强化实践和育人效果,科学合理地创建网络评价体系,优化各类评价标准;(2)评价要具有全面性、客观性,无论从技术服务,网络作品的形式内容,还是工作方法等方面都要给予成果评价;(3)求实创新,有的放矢,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4)对于评价结果给予肯定和激励,从而调动网络育人群体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水平和效力;(5)充分拓展、推广优秀成果案例,深度推进成果利用。

    8.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1)重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空间作用的现实价值;(2)把握信息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融合的特点规律,搞好长效化发展机制;(3)把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和网络高度融合,增强实效活力,杜绝形式主义倾向;(4)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体现润物细无声,把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工作方式方法;(5)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载体和信息技术融合的方法途径。

    9.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

    (1)强化对网络的客观认识,网络作为客观存在和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涵盖从经济社会发展到提升人的全面发展;(2)提升师生对网络作用的认识,强化功能意识,区分网络经济社会功能和教育教学功能;(3)教育学生把网络服务于求知、创新和职业服务,把网络看作一种提高知识能力和信息获取的手段,而不是单纯服务于生活、娱乐、休闲;(4)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保障信息安全;(5)强化网络危害意识教育,教育学生防范网络诈骗,防范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和网络沉迷;(6)树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意识,维护网络主权,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从国际、国内、社会、个人等角度牢牢把握主动权。

    10.提升网络文明素养

    (1)应该首先从教师教育、网络队伍工作群体和学生群体的思想建设着手,强化网络育人理念;(2)强化师生网络意识,明辨是非,清楚利弊,客观辩证地看待网络带来的影响;(3)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不能一味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疏甚于堵;(4)培育网络人格品质,摒弃网络暴力,抵制低俗网络文化,提升师生全面网络素养;(5)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创作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营造文明网络氛围。

    11.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1)利用优秀的网络作品和载体内容,创建健康的网络语境,扭转不良网络语境倾向;(2)不断创新网络建设和载体内容,吸引师生关注;(3)利用网络优势,宣传使命意识,传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梦想和奋斗的主旋律;(4)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提升说服力,把感动中国和奉献祖国的优秀人物等事跡发扬光大;(5)引导高校学生弘扬具有时代内涵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6)通过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师生“入心、入脑、入行”,坚决同不良思潮、恶俗文化作斗争,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深入研究网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探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始终把立德树人的共识全员、全面、全程贯穿在网络育人体系的建设发展中。

    参考文献:

    [1]怎样建设网络强国?习近平给出了答案[EB/OL].求是网,2019-04-20.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Z].教党〔2017〕62号,2017.

    [3]习近平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EB/OL].新华网,2014-09-09.

    [4]习近平强调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八个相统一”为高质量教学把脉[EB/OL].人民网,2019-03-19.

    [5]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J].求是,2019(8).

    编辑 张 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