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工业4.0背景下中职“学、岗、工”三态递进实训研究
范文

    李乐安

    

    

    [摘? ? ? ? ? ?要]? 工业4.0背景下“智能+企业”升级以及“机器换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挑战。从分析工业4.0背景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入手,对接企业真实需求,以中职“学、岗、工”三态递进实训为研究内容,提出基于特定生产型实训基地培养职高复合型人才的做法。

    [关? ? 键? ?词]? 工业4.0;职业教育;智能+;实训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51-03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席卷全球,国家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占人工智能时代制高点”等系列重大战略。企业“机器换人”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产业、企业要升级,人也要升级,肩负培养产业大军重任的职业教育更要转型升级,以应对未来就业变革,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地方产业创新升级的良性互动。

    一、工业4.0背景下中职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温州市出台《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规划温州与区域产业匹配、特色鲜明的“智能+”专业集群,构筑融合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温州职业教育新模式。我局针对工业4.0背景下人才需求和专业设置及调整等问题,进行企业和学校层面的访谈与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供上级部门决策。

    (一)来自一线企业的诉求

    乐清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截止到2017年有28161家在册企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始终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校企合作关键点是如何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这需要学校全面了解企业。通过对企业的分析,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的资源来源、企业服务客户的特点、企业提供服务的种类以及企业如何提供服务等。

    1.企业要求学校课程与技术更新同步

    工业4.0的到来促使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对企业岗位需求产生了多重影响。“机器换人”前一个工人只负责一个岗位的操作,而现在则要承担整条生产线甚至是一个车间的生产操控。另外,智能+带给企业创新收益,但工作范围的扩大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企业希望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共享学校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解决企业升级中的智能化更新问题。更希望学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与企业的技术换代能够同步,从而确保在职培训的员工或新晋员工能满足当前生产的要求。

    2.企业需要人才培养与订单生产周期同步

    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发展导向是什么,是社会订单,企业生产以订单周期以及订单所附加的市场需求而不断变化。因为企业产品订单周期性变化,企业对职校的人才培养周期提出要求,最理想的状态是职校人才培养周期设置与企业订单周期同步。也就是说,职校的人才培养要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无缝对接。

    (二)中职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1.智能+专业设置滞后

    我市的传统优势专业以会计、强(弱)电、模具加工为主。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仅具备某项单一能力的员工必定不能胜任智能+工厂的工作。所以在当下,学校必须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规格,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與企业生产对接滞后

    企业生产有季节性的特点,职业学校的学程分段一般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这一特点。企业在订单生产任务繁忙急需人才的时候,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学校要求企业提供实习的时候,一般都安排在企业生产淡季,所以就造成企业认为校企合作是为学校服务,久之企业对合作就失去热心。

    二、工业4.0背景下中职“学、岗、工”三态递进式实训的构建

    (一)中职能力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中职课程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仅仅满足就业的需要。从课程目标总体看,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工业4.0的背景下,中职教育要构建“学做创”一体化的平台,从重视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积累入手,继而实现专业能力系统化、通知能力普及化、职业能力综合化培养目标的达成。(如图1所示)

    ■

    图1 基于基础知识的能力构建图

    1.专业能力的系统化

    岗位技能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工业技术的高度集成化强调岗位劳动的整体性,工业4.0时代的智能工厂工作情境中,一线员工需要承担起整条生产线乃至整个车间的工作,这对员工的机器交流能力、IT能力等关键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完善的系统专业能力,一线员工才能做好整个生产线的操控工作。

    过去职业课程基于特定能力设置课程目标,按是否契合流水线生产的要求培养技能人才,但在工业4.0时代的智能生产中,专业能力系统化以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作为保障,要求以“工作系统分析”替代“工作任务分析”,把要执行的完整的一个工作系统作为分析单元,通过“工作系统分析”建构项目,再通过项目让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整个基于智能化生产系统控制的系统专业能力。

    2.通用能力的普及化

    创新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整合能力及持续自主学习力等都属于通用能力。当前,智能+工厂的组织与管理越来越趋于扁平化,员工作为整条生产线的操控者,同时又是决策者,在这种层级壁垒消除的情况下,更凸显通用能力的重要性。

    这些可迁移的通用能力必须以大量的基础知识积累作为前提。比如,创新能力需要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沟通与交流能力则需要相应的人文知识作为基础;现场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在一线积累多元生产原理知识一步步培养;跨学科整合能力则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并内化融合。当然,持续自主学习能力则要求学生根据需求,自定步骤掌握所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做到终身学习。工业4.0时代,职业教育不仅应当关注职业领域的通用能力,还要普及通用能力,让技能人才进一步适应智能化的生产环境。

    3.职业能力的综合化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以往的综合能力观是按学生的就业需求,以能力为本位的。工业4.0时代职业能力的综合化则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进一步发展并融合。在智能+工厂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背景下,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化,就必须使专业知识应用在工作岗位环境中,形成知识与能力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课程项目的实施需要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展开。

    由于智能化生产系统技术含量非常高,设备价格昂贵,以目前校内的实训条件,很难实现符合真实的智能制造环境,基于此,学校还应当深化校企合作,特别是与智能企业的合作,让学生真正接触到智能化工作环境。所以,工业4.0背景下人才能力目标的重新定位,需要在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通过特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来达成。

    (二)“学、岗、工”三态递进式实训的构建

    1.“学、岗、工”三态递进实训的基本内涵

    递进式实训是校企组合的新模式,是基于特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属性: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其中,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施设备、配套技术;师资部分在专业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以企业为主导。

    所谓“学”,是指学生处于各种知识的学习状态,“岗”是指学生处于岗位技能训练状态,“工”是指学生处于预就业训练状态。学生在特定时间段在特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的过程,就是“学、岗、工”三态的递进提升过程。(如图2所示)

    ■

    图2 学、岗、工三态的递进提升

    2.递进式实训的划分及目标达成分析

    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规划和指导下, 基于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平台实施,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以“学、岗、工”三态递进达成实训目标。

    (1)流程再现型实训基地

    流程再现式实训基地软硬件与企业完全一致,包括工作环境、设施设备、工作流程等等。在流程再现式实训基地实施实训的目的,就是以学生的身份去见习学习:观摩企业生产流程,感受职业氛围,领会企业文化,把基地见习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对照,从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系统化。

    为了降低成本,流程再现式基地不真正生产产品,这类基地生产过程中的(投)取料,采用半实物仿真等方式进行。

    目前我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与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一批价值1000多万精密模具加工设备入驻学校实训基地,该基地运行流程再现型实训项目,实现了与一线模具生产企业设备零代差。

    (2)虚拟培养型实训基地

    虚拟培养型实训基地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等集成运用,建构虚拟车间、虚拟实验室。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在虚拟环境(VR)下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进行特定岗位的特定技术训练。

    虚拟培养型实训基地的实训操作,实施沉浸式工作与演练并存的创新教学模式,以3D虚拟(VR)仿真实训,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体验“学做创”一体化,通过VR仿真演练,知识与能力互动,形成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化。

    目前我市××××职业中专与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国泰安为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打造的VR智慧实训基地,将VR技术引入教学实训中,以专业VR软件为核心,以特定VR设施设备为载体,同时搭载优质专业教学模块,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实训的形式枯燥、实训不易重复、实训成本过高、实训设施设备损耗、实训操作危险等难题。

    (3)顶岗(轮岗)实习型实训基地

    顶岗(轮)实习型实训基地的实训,是学生以员工的身份,真实按照企业订单,在真实的环境下生产。实训中严格按照企业质量标准,真正生产产品,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培养过程。

    这类基地主要用于校内定岗实习与校外顶岗实习的过渡,同时也解决在企业顶岗(轮岗)中没完成岗位实习任务学生的回校补训。这类基地主要是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企业主建,也可以校企共建。为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营,顶岗实习(轮岗)型实训基地应以企业为主导。

    学生的通用能力普及化环节一般在顶岗实习环节得到强化,中职学校可以考虑加大校外顶岗(轮岗)实习力度,校内生产性实训过渡到校外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逐步加大校外顶岗实习比例,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工业4.0背景下中职实训背后的深度思考

    工业4.0时代的到来给中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以校企同建实训基地为切入点,实施“三态”递进式实训,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后续实践工作中,还应作以下深入的思考。

    (一)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思考

    1.做好企业隐性课程,积极融入企业文化

    重视企业文化教育,通过隐性课程的渗透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三态”化的实训基地做成职校和企业文化的融合点。“三态”化的实训基地无缝对接企业硬、软件标准建设,做到六个一致:与合作企业LOGO标识一致;实训着装一致;场景布置与企业生产现场一致;与企业生产流程一致;操作规范要求一致;管理运转一致,营造真实的生产情境,培养学生的企业“员工”意识。

    2.对接企业标准,引入企业课程资源

    工业4.0时代背景下,学校要按智能化企业升级换代的要求,对号入座,企业有什么人才需求,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要针对职校短板,积极引进企业课程,建立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技术目标精准定位、多元考核标准等,同时,鼓励教师和工厂师傅参与到共同开发课程中来。

    (二)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专业素养是显性的,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好认定,但职业素养却是隐性的,要通过长期综合培养逐渐形成。因此,学校基于“三态”化的基地实训,要合理设计实训模块,既要做到实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让学生在体验职业角色过程中树立职业认同,同时,通过“三态”递进式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系统化、通用能力普及化、职业能力综合化,满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需求。

    2.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

    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可持續发展,工业4.0时代,用人单位希望员工能伴随企业布局调整的步伐进行岗位迁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中职学校必须从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从而满足企业的这一个性化需求,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合作企业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育工业4.0时代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伟.“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61-65.

    [2]王琦.现代学徒制困境、案例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95-99.

    [3]姬中英.学岗就三态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206-208.

    编辑 马燕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