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态自由的基本内涵和社会向度解读 |
范文 | 林莉莉 [摘? ? ? ? ? ?要]? 若说人的根本存在形式是实践,那么人就是对自由进行追求的实践存在物。生态自由,实际上属于人们总体自由的基本向度,是人类处理其和自然关系时衍生和升华出来的自由因素和自由要求。针对生态自由的基本内涵和社会向度进行深入分析。 [关? ? 键? ?词]? 生态自由;基本内容;社会向度 [中图分类号]? B038?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30-02 人,非常注重追求自由。针对人来讲,对自然的实践活动进行改造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与特点。在实践中,若在认知、价值、审美这几个维度上,人和自然实现了有机统一,那么救赎生态自由。简单来讲,生态自由,主要是基于生态规律、驾驭的人和自然和解,也就是人和自然双重解放。实际上,实现生态自由涉及人和自然的关系,还涉及其和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自由。从本质上来讲,通过对私有制进行消灭,进而促使自然和社会提升、自然和社会解放的统一,这也是人们走向自由的必经之路。 一、生态自由的基本内涵 人类每时每刻都需要处理好和社会、自然、自身精神活动的关系,在上述这些关系中涉及一些规律,其中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发展规律[1]。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人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对这些规律进行探索和掌握,否则将会生活在外在的条件中,且还会四处碰壁。从中可以看出,想要认知必然和掌握规律,需要认识自由,这也是人们迈向自由的第一步。在该基础上,人们还需要通过认识必然来对自然进行改造,进而使人们的需求与目的得到更好的满足;对社会关系进行改造时社会关系的异己性被消除,进而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个人社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对自身精神世界进行改造,进而有效丰富自身的精神需求,培养自身的自由个性。总体来讲,人们只有认识必然来改造世界和自身,才可以真正实现自由。这也就表明,在实践中人们实现了对象化与自我确证、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理想和现实、应然和本然的统一。针对人、自然的关系来讲,因为原始的自然、自在的自然无法满足人,所以人们需要利用实践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进而满足人和自然间的需要、目的和目的的实现。在实践活动中,人和自然发生物质变换关系是具有生态学属性与意义的。 生态自由,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对人和自然关系进行处理时的生态关系自由。(1)生态自由表示深刻掌握与主动驾驭生态规律[2]。人和自然都属于生命的组成部分,人一定要尊重和顺应以及保护自然。想要保证生态自由,就需要先对生态规律进行认识,然后再积极主动地对生态规律进行驾驭,进而保证生态规律可以满足人类实践需求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进而才可以凸显出生态价值,对生态审美进行创造。反之,若无法对生态规律进行正确掌握,而是任由生态规律发挥作用,那么人、自然很难实现和谐,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2)生态自由表示利用合乎人性的手段,对人、自然间的物质变换进行合理调控。这样可以使人们对自然的需求得到满足,还可以使自然系统变得更加和谐。(3)生态自由表示在对人、自然关系进行处理时,受到共时性意义的影响,社会、自然异化的土壤被消除,随之异己的性质、纯粹的有用性也会随之失去,进而变成了人类学意义的世界。在该自然界中,实现了人类和自然的解放。 总而言之,生态自由就是对生态规律进行驾驭与利用的同时使人和自然实现和解,也就是解放人和自然。 二、生态自由是生态实践中的内在契合 (一)生态实践属于总体性活动 在生态实践中,呈现多种关系与向度,如生态认知、生态审美、生态价值,这可以表明生态实践属于总体性活动,如果缺少了任意一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3]。若生态实践没有以生态认知为基础进行创建,那么生态活动很难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变化进行掌握,进而缺失了方向和尺度,使行动变得更加盲目。若时间活动不是为了对人和自然间生态价值进行满足而进行的,那么很难实现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而且,生态实践若效果不够理想,那么其对人类的意义就需要进行重新衡量。总而言之,生态实践属于一种实践形态,是人类处理其和自然关系的形态,其中涉及多个方面的维度活动。由于生态实践具有总体性,因此决定了实践发展具有张力、弹性,进而提供给生态实践更多的空间,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人类自由的使命。 (二)生态自由是生态实践中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对立且统一的,人属于自然的产物,不管历史如何发展,人和自然之间永远存在物质联系。并且,人也是自然的改造者,因此需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不断优化,进而使历史和自然、自然的历史得到提升。从中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不一定会破坏自然生态,只有这些活动违背生态规律的时候,才會破坏人和自然的关系。如果人们深入意识和掌握生态规律,便可以对人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进行有效调控,进而提升生态价值水平,突出生态实践的内涵,这也凸显出在生态实践中人类实现了合美、达善、求真的统一,也实现了生态自由。 三、生态自由实现社会向度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属于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的性质与面貌对人、自然的关系会产生制约[4]。因为受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影响,其带来了异化劳动与社会剥削,进而导致生态和自然出现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致使人类和自然的正常物质变化关系逐渐断裂、失控。所以,想要对这些现象进行克服,需要合理调整社会关系以及重大变革。简单来讲,只有在总体历史进程中,实现全人类解放,才可以做到生态、社会的自由,进而使人类更加自由。 (一)对私有制进行消灭 对私有制进行消灭是人实现经济、政治解放的基础。消灭私有制属于理论概括。实际上私有制是引起自然、社会出现所有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才可以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使社会得到全面进步。而想要有效克服异化,需要重新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集体控制进行占有,因此想要消灭私有制,就需要消除利用占有生产资料,而对劳动者进行剥削的人们的特权,使社会可以转变成为以劳动者组成和主导的命运共同体。这样,才可以对私有制进行彻底消灭,进而实现人们发展的合理化和均等化,使社会的利益整合变得更加有效和公平。 此外,在对私有制进行消灭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大部分人一无所有的情况进行消灭,进而才能完全理解人类解放[5]。如果社会处于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情况,那么人们一定会出现对生活必需品进行争夺的问题,而随之会出现一些腐朽的东西。所以说想要实现社会主义,就需要摆脱和战胜贫穷,满足每个人的正当物质利益,实现每个人的物质需求,进而才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公正。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在对自然进行改造、利用、保护时,才可以做到正义、公平,进而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二)保证人的自然、社会解放 人的自然、社会解放的实现是内在统一的,在消灭私有制以后,旧社会分工、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差别,也会随之消失。从人类解放角度入手,其不仅对社会关系异化性质进行了消除,并且还对生态关系进行了优化,使生态变得更加自由。如,受到城市化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城乡分裂断裂了人和自然间物质的变换关系。消灭城乡对立,对城乡之间有机联系进行了恢复,可以对社会给自然造成的生态断裂进行修复,进而实现自然生态平衡。解放,实际上就是非压制性地对自然进行控制,简单来讲,控制是由人的需求所指引的,该种需求是联合的个人在自由、独立、合理的环境中提取的。因此,把这三个差别进行消灭,可以在社会维度、自然维度这两个方面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进而从根本上促进社会、自然的解放。 (三)实现人的自然、社会提升 人和动物,在本质上是存在区别的,该种区别不仅凸显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还凸显在人社会的关系上。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物种方面、社会方面,人们还没有彻底从其余动物中进行提升。针对人和自然关系来讲,尽管人类通过对生活资料进行谋求的形式,和动物的生存活动存在区别,但是受到私有制社会的影响,人们还没有真正成为人和自然交往中的主人。针对人和社会关系来讲,因为社会关系存在异化特点,人们还无法成为真正的主宰者,社会也还没有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情况。因此,想要真正实现自由,人们需要坚持生态和社会自由契合、自然和社会提升统一。而要做到坚持这个共同,首先需要消灭私有制,创建分配自由、有计划生产的社会生产组织。通过该组织的创建,可以在人和自然关系中,有效把人从其余动物中进行提升,使人们可以通过人性、合理的形式,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解,人们会更加熟练地运用自然规律,并且这些自然规律会任凭人们支配。在该环境中,人们在对自然进行改造时,就会实现随心所欲,且不逾矩。此外,通过对该组织的创建,还可以在人和社会关系中把人从其余动物中进行提升,促进社会关系合理公平,实现人人和解和人与社会和解。在这样的组织模式下,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关系,可以促使其行動更加自由。也是从该时刻开始,人们可以对自己的历史进行自由创造,并且自然运动、社会变化符合预期,最终真正走向自由。 总而言之,人类历史实际上就是经过实践,不断向自由发展的历史。自由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高境界与重要诉求。在该条件中,人们会变成自己的社会主人,也会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实现自由。但是,该目标需要每个人都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全面发展才可以实现,而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实现该目标的必由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芮菱.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三向度解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1). [2]王宏兴,李长虹,杨志臣.试论生态自由的基本内涵和社会向度[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4. [3]孙秀成,韩璞庚.论虚拟社会自由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理性向度[J].云南社会科学,2018,226(6):165-169,195. [4]方世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好生活的生态权益向度思想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375(12):51-55,109-110. [5]张薇薇.法律诗化理解的向度和未来[J].浙江社会科学,2017(3):138-143. ◎编辑 赵瑞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