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SWOT分析的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范文

    李亚芹+邱新伟+张金波+王俊发+陈思羽

    [摘 要]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增强可以有效地推动机械工程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创新能力是我国现代高校学生严重缺乏的一种能力。本文基于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对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促进我国新一代机械工程人才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SWOT;机械工程;创新;精神;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2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0-0-02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制造业已迈入国际化。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大国工业一定会牢牢掌控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这样才能够构建起相互匹配的技术基础。要想“掌握机器”,就得依靠机械工程。机械制造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各类装备的使命。进入21世纪,机械制造业日趋国际化,研发、设计、制造、运行与服务等环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互补性增强,行业转型和升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基于SWOT分析的角度,从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1 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

    人是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工程师是推动行业不断完善和革新的主导力量,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机械工程师智慧的结晶和长期钻研的结果。机械工程师(Mechanical Engineer)是工程师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机械工程行业从事研发、设计、工艺、材料、制造、实验、管理及销售等一系列工作,具备较高经验和水平,通过相关职业认证的专门人才。机械工程师的训练和养成需要经历漫长和严苛的过程,一般的,需要经历潜在的机械工程从业者、合格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助理机械工程师、中级机械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五个阶段,大约要花费25年时间。从潜在的从业者到合格的专业人才,机械工程教育起了决定作用,工程教育阶段的最终产品只能称为机械工程师的“毛坯”,与真正的机械工程师还相去甚远。然而不可否认,作为机械工程师养成的先导,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影响着未来的发展空间,其培养质量是工程师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因而,如果说机械工程师是行业的主导,那么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则是行业的“生力军”。高校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具有非常完备的理论教育体系,在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各类机电产品与装备的设计方法、制造技术与系统、检测控制与自动化、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以及各类机械装备运行维护的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强大的优势。

    2 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劣势

    2.1 课程设置不利于创新,理论课时仍偏多

    在“重学术轻实践,重制造轻创造”的大环境下,高校开设的工程理论课程是偏多的,有学者2011年的研究显示,21%的高校的周理论课时大于31节,33%的高校在28~30节,37%在25~27。而在欧美,保持在23节左右的占据51%。理论课大量挤占了实践课,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2.2 教学内容不利于创新,与时代需求有差距

    一直以来的计划经济模式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教材的大一统。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教材更新滞后,与实际生产有距离,无法体现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动向。徐州工程学院“机卓班”使用的教材,还是老一套的国家、省市级规划教材,结合当地实际,工业界参与编写的内容较少,介绍前沿技术成果和理论创新的内容基本没有,内容整体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偏弱,无法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2.3 师资队伍结构失衡,实践性创新性教师仍缺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高校纷纷“恶补”教师的实践工程经验,聘用企业专家担任授课教师,给全面提升工科教师素质开了一个好头。然而,在新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引进方面,还存在着重论文科研轻发明创造的固有弊病,先看学历再看能力,先看科研再看实践,一味“补救式”提升的同时人事聘任方面改革不同步,导致师资队伍改革不彻底。

    2.4 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研究性学习实施存在阻碍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十分适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而且在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可取代。研究性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尽管引入该方式的时间较早,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3 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机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机械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局面尚未扭转。为此,不仅要求高校从行业内部找原因,谋对策,更需要对机械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进行大力改革,发现并解决制约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和障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机械工程人才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制约因素和产生过程进行研究。

    3.1 知识层面

    现代机械工程要求专业人才掌握的知识包括:①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②机械工程的技术与产品知识;③土木、材料、流体与控制等相关领域知识;④经济、文化、艺术、管理、沟通、法律及可持续发展等社科知识。

    3.2 能力层面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工业的应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必然要求,当前的机械工程人才应掌握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另外,机械工程人才面向的是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要求工程人才具备相应的实践和操作能力。人们提出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都是为了提升工程师的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机械工程要求。还有,最重要的是,创造是工程师的使命所在,也是机械工程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众所周知,科学家的职责在于发现新理论和新规律,是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工程师的职责在于创造新事物和新产品,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以满足人类需要。创新是工程师的天职,缺少了创新,只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技术人员,而无法成为合格的现代机械工程师。在工程教育阶段,应积极进行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4 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挑战

    4.1 关于工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传统工程教育重知识而轻能力,而在能力内部,又重显性能力轻隐性能力。工程精神是“工程人”独有的内在品质,是长期工程经验的凝练和积淀,包括基于工程本质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以及适应社会发展中的团队精神、理性自由精神、人本精神。而创新意识作为创新能力的生成要素,对于增强创新自信、激发创新动机、维持创新热情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工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养成周期较长,高校也不可因此推卸应有的责任,而应把培养“内外兼修”的工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4.2 关于创新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问题

    创新技能,或创新行为、创新实践,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外化为工程作品,是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根本途径,包括整合、加工、操作和改进等多种实际技能。上文也曾提及,上层概念的创新能力往往被狭隘地理解成创新技能,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往往简单地把创新 = 操作知识的傳授、创新实践的示范教学、创新案例的讲解作为创新能力提升的全部内容,殊不知若不建立在创新意识激发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基础上,创新技能的培养只能是不成功的。

    5 结 语

    在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机械工程类专业的融合,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新时代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的一个新的标准,因此,我国高校要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共同推动我国机械工程产业的健康发展。

    注:王俊发,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魏永辉,王秀丽,蒋志强,等.高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教育培养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6(13).

    [2]高秀兰,史革盟.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

    [3]张瑞军,董明晓.机械工程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