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谈中职《数据库技术》的课程建设
范文

    吴丹林 冯裕林

    

    

    

    摘要:《数据库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核心课程。本文参照2020年沧州工贸学校“三说”达标活动的评分标准,结合我校计算机教研组教学实践,分别从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整体设计思路、课程教学内容与选取、学情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与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课程设计。为数据库基础课程建设、教学诊断与改革、人才培养等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4-0087-03

    1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1.1 专业设置背景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的岗位需求日渐增多,而该行业的待遇也水涨船高。比如,高级工程师年薪处于30万水平,中高级开发工程师月薪过万元,初级开发人员月薪也可达到5000元。因此,我校与河北新龙科技教育集团签约,打造校企合作模式,对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实施“订单式”培养。

    1.2 课程的应用与地位

    《数据库技术》课程在整个专业中属于设计类,数据库现已渗透社会的各个行业,如较为常见的动态网站,其网站上通常会显示“会员登陆”,“会员注册”等字样,用户只需要通过注册和登陆,数据库就能够为企业收集大量客户资源。另外,数据库在电子银行、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行业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前景极为广阔。从课程教学层面而言,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系统掌握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能力。

    1.3 课程的定位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学习之前首先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依托基础知识的支撑,以提升对该课程的认知能力,并在课程学习之后达到熟练掌握数据库技术应用的目标,并配合多种开发工具(如.NET、ASP、C#等)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包括C/S或B/S等结构。因此,该课程在整个专业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4 课程的体系结构

    依据《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内容,其结构主要以“两大模块三根主线”为核心。其中的两大模块即服务器端软件开发能力和客户端软件开发能力。针对课程实践应用来讲,无论服务器端软件开发,还是客户端的软件开发,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1]。

    1.5 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网络信息环境的变革,社会对于网络信息安全人才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课程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更明确了网络信息安全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育目标。

    2 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2.1 课程的设计理念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衷模仿,喜欢操作”是新一代中职学生的特点,所以应针对性地设计“模仿——思考——实践”课堂,在教学中提高实践实训的比例。

    以《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为驱动,通过“情境设计”讲授如何解决问题。

    在实训教学中,通常采用三级实训模式:

    一级实训:基础知识实训模块,比如说验证数据库中查询功能命令等;

    二级实训:阶段实训模块,由验证上升到自己动手设计查询等功能模块;

    三级实训:项目实训模块,综合各功能模块开发管理系统。

    2.2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1)数据库服务器管理能力;2)软件开发代码的编写与应用能力;3)符合第三范式关系数据库开发能力;4)管理维护后台数据能力。

    技能目标:1)收集与归纳资料的能力;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理解与满足用户需求有能力;4)判断与整合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1)团队协作与融合的精神;2)扎实创新与实践的作风;3)质量为先的社会责任。

    2.3 课程的设计思路

    对于课程的开展需要依赖有效的设计思路,坚持正确的指导理念,即立足于职业发展导向,增强职业能力,满足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和岗要求,建立体系化的课程培育通道,从而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学中做:在学中做,边学边做

    做中学:在做中学,边做边学

    培优:培育尖子

    综上即教学做一体:

    教: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实践

    做:与企业合作,注重岗位要求,完成具体任务

    3 课程的内容选取与组织

    3.1 学习模块的划分

    由于《数据库技术》具备极强的综合性,并且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因此必须要合理规划课程时间,由此我们对知识点重新排序,上课内容进行情景和模块划分。图书管理系统的查询设计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在课程的教授方式上,主要采取模块化教学的思路,将课程总体划归为三个大的模块,前两个模块以基础知識为核心,其中包括关系数据库基础、E-R实体关系图、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查询设计(简单和复合)、模糊查询、分组查询、数据库增、删、改管理、数据库权限管理、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知识点[2]。

    把关系数据库基础、E-R实体关系图、归类为模块1——数据库基本知识;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管理(增删改)、数据库权限管理归类为模块2——数据库设计与增删改管理;数据库查询设计(简单和复合)、模糊查询、分组查询归类为模块3——数据库的查询设计。通过全方位地模块式教学,从而实现对管理系统讲解的层次递进,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实训。

    4 学生基础和特点分析

    4.1 优点

    1)求知欲望强。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在生源结构上具备自身的特点,学生通常抱有学好知识,锤炼技能的愿望,希望通过中职专业的学习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他们一般具备了较高地学习积极性与强烈地求知欲望。

    2)知识储备方面:有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有一定的代码编程的基本能力。

    4.2 不足

    1)基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分析,其数理学习基础较为孱弱;2)在专业技能地学习上缺乏耐心;3)逻辑能力及综合能力有所缺失。针对中职学生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在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结构与特点,采取适宜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对此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①降低难点。该策略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知识点的循序渐进,绕过不合时宜的难点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逐步开始塑造起学习的兴趣,引导其学习欲望的产生,随后再将适当加入难点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课程教学效果。

    ②提升兴奋点。从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尤其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对学生优点的挖掘和鼓励,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定位和长处,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地引导和鼓励。与此同时,可以融入更丰富地探究性问题,为激发学生的热情埋下伏笔,这也是提高学生课程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赋予其学习动力地有力举措[4]。

    ③成就职业点。中职院校具有重要的育人使命,必须坚持严格的培育标准,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己任,从课程教学的各个细节处着手,让学生获得更多地收获和能力的成长。

    5 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5.1 教学模式

    1)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分组教学等。

    2)使用校企合作开发设计课件,其中包括教学视频、课程导学、教学大纲、实训指南及上交作业等诸多内容,同时借助该课程设计所具备的开放性、共享性与交互性等特点,达到最佳地教学效果,并利用QQ群等网络平台开展教学。

    5.2 教学方法

    5.3 特色教学法教学过程中的3W原则:what、where、how

    5.4 考核方式

    第一部分主要以日常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勤、作业验收及随堂记录。(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第二部分主要以卷面考试为主,采取百分制统一组织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水平。

    6 教学资源与条件

    6.1 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在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双师比例上要合理,力争双师型教师达到100%。

    6.2 教学资源

    1)教材的选用与开发:讲义、课件,它融入“以项目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等教学特色。

    2)运用网络化教学模式,全面挖掘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从而打破传统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增强课堂教学的延伸性。

    3) 参考教材:项目化案例教材符合教学需要。

    6.3 实习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日常授课应选择专用实训场所,并满足“一人一机”的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合作企业方提供。

    6.4 校外专家技术支持

    校外专家团队:资深软件工程讲师、数据库认证专家每周为学生进行校内技术支持。

    7 单元教学设计

    7.1 教学单元选取

    教学情境:图书管理数据库查询设计

    任务单元:实现图书信息的管理和查詢

    第一阶段:建库、建表、增加约束、建立表间关系

    第二阶段:编写SQL语句插入数据,查询数据、修改数据

    7.2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数据库服务器管理能力;2)软件开发代码的编写与应用能力;3)符合第三范式关系数据库开发能力;4)管理维护后台数据的能力。

    技能目标:1)收集与归纳资料的能力;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理解与满足用户需求有能力;4)判断与整合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1)团队协作与融合的精神;2)扎实创新与实践的作风;3)质量为先的社会责任。

    7.3 教学过程设计

    设置情境 确定任务——知识回顾 新课引入——案例编程 教学示范——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评价总结 扩展延伸

    7.4 教学过程

    7.4.1利用移动学习实现课前导学,微课助学

    课前:我制作本节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准备案例和素材,并利用蓝墨云班课——手机端的信息化助手,创建了《数据库技术》班课,并发布邀请码,请全班同学加入。在蓝墨云班课中上传本节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准备案例和素材等内容,实现课前导学,微课助学,即时反馈互助教学,让学习时间化整为零,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

    7.4.2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流程

    利用云班课的签到功能,进行考勤,例如今天的签到手势为字母Z。利用云班课的固定分组功能,把学生分成若干固定的小组,固定学生小组来完成小组任务和小组作业。

    课中:1)明确任务:首先是激景创趣,通过徽课视频的再次观看,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明确任务环节,通过项目的层层分解,把此模块分成三个小任务,让学生明白了具体操作任务。从而逐步提高。2)解析案例:教师演示案例,让学生思路清晰,掌握要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活动:通过以上任务的分析对给出的“教学素材”进行操作。3)突破疑难:在完成的作品中有不同。我并没有直接公布答案,我对不同做法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并让他利用学生机的演示功能对全班学生进行演示,引起了所有同学的注意。通过对比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班课,举手、抢答、手机摇一摇随机提问等功能来组织教学。4)分组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先是生生互助,小组自主探究,其次是小组互助,教师集中点评。最后是小组代表总结收获。

    7.4.3利用移动学习改善课后自主学习模式,打造师生互动平台。

    课后提升:在课后,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相互交流学习。老师点赞,学生互评,充分发挥出网络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打造“云”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投屏教学的方式实现教学中的视觉强化,让学生乐在心里!

    7.5 教学效果

    基于C/S模式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发(功能:图书的入库、图书信息的查询、读者管理、借阅管理、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手机端的疫情填报系统。

    参考文献:

    [1] 刘雪梅.关于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和探索[J].数码世界,2018(4):145.

    [2] 易灵.浅谈《数据库技术》课程的设计与优化[J].数码世界,2018(5):111-112.

    [3] 杨迎新,张秀梅.基于4C模式的《数据库技术》课程创课平台的构建[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 (6):134-136.

    [4] 黎宇轩,范怡敏.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西南北,2019,534(10):210-211.

    【通联编辑:李雅琪】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