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范文

    诸一琦 郭占涛 孙建波 罗印升 俞洋

    摘? 要: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学科特点,针对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有效教学理论,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讨其教学的有效性。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尽可能减少教学投入的基础上,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完成预期目标。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混合式教学; 中职;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5-0049-04

    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历时近百年,成为国民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35号)文件,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受政策驱动,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最好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类课程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课程,且具有教学内容更新快、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与传统课程有很大差别。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可养成信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类课程微观教学层面的研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度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和模式单一,使得课堂教学出现效率不高,甚至无效的现象,难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一、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是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体现学校教学是否具有明显效益的关键标志。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尽可能减少教学投入的基礎上,运用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完成预期目标。本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学科特点,针对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有效教学理论,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讨其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国家,研究者借鉴了经济学上的效果、效益、效率概念来界定教学的有效性,指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不违背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少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预期目的,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益[1]。20世纪60、70年代,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注意力从教师开始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至20世纪80年代,教学有效性研究日趋成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有效教学模式。

    我国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是在吸收和继承了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分别在1983年[2]和1997年[3]首次提出和论述了有效教学,2000年出版了《有效教学》专著[4],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习(即有意义学习)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的教学实现的[5]。

    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明确:“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就其信息技术类课程而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实践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采取恰当方法,营造和谐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操、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因此,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即有效果;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满足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即有效益;同时还要让学生学得省力省时,即有效率[1]。

    二、混合式教学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教师们都在运用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适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程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培养,并在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立德树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养,提高就业能力。

    (一)翻转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翻转课堂教学法随之应运而生。它是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高度融合后产生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实时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学、选学、有针对性地学,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它是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为理念的全新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

    翻转课堂是这样一种教学形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建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利用课外时间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师生间、学生间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作业,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它将传统课堂单纯面对面的教学转变为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和可视化学习。如果将学习划分为“知识的传递”与“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两个过程,则传统教学大多仅关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忽略了知识的吸收内化,翻转课堂教学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知识点明确,操作步骤明晰,课堂教学中可尝试使用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活动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组成。

    1. 课前差异化学习(个性化学习)。课前,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根据学情精心制作微课视频并上传,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职学生因其年龄特点,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微课视频时长一般在5—8分钟。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差异很大,学习能力也有强有弱,如果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很难使课前的自主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会使一部分同学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同学吃不了。因此微课视频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性微课视频。该视频浅显易懂,学习基础差和学习能力弱的同学通过观看学习,能够达到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二是较高要求的提高性微课视频。学习基础好和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通过观看学习,可以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更高的要求,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就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差异化、个性化。微课视频中提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学习理论和基本操作,然后完成与视频内容有关的小测验。教师随时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学生对视频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2. 课上引领式学习(引导性学习)。在课堂上,其教学活动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二是教师点评讲解。在分组讨论时,将观看基础性微课视频和提高性微课视频的同学进行搭配组合,这样观看提高性视频的同学可以起到引领作用。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传授,互助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巡查各组的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拨答疑,引导学生讨论并完成作业。师生间、学生间面对面进行交流,良性互动。教师点评讲解主要是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并对学生普遍掌握不好的难点做重点的讲解,梳理知识脉络,搭构知识框架。通过学生研讨或教师答疑、阐释等过程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

    3. 课后提高性学习(拓展性学习)。课后,教师针对每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知识测评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师生间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随时为学生解惑,针对学生内化知识后的疑点进行有的放矢的个别辅导,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为学生提供更高要求的拓展性微课视频,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使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很大的学习自由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混合式教学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层出不穷,这为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提供了条件。蓝墨云班课、QQ、微信等应用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简易、获取方便,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只要合理使用,就能够在教学中发挥促进作用。如果将实体课堂称之为“线下”、虚拟课堂称之为“线上”,则“互联网+”时代的“课堂”应该是“线下”与“线上”优势互补下的有机结合,课堂内涵得以外延,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蓝墨云班课是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它是一种使用移动智能设备的云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如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即时反馈的互动教学。蓝墨云班课主要功能包括实时检查学生到课情况、课程资源共享、进行问卷调查、学生答疑、交流平台、学习效果测试等。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了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将手机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师生互动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师生可以进行线上线下充分的交流。

    1. 课前教师推送资源,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前将教学资源(微课视频、课件、文档、音频、网页链接等)上传至云班课终端,并发布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为学生解疑释惑,并找到共性问题,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上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了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

    2. 课上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组织教学活动,可将课前预习时疑惑较多的共性问题以及教学重难点发布在蓝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功能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讨论或讲授,师生间充分互动,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讲授完重要的知识点后,可将预先准备的小测试题发至学生手机,利用蓝墨云班课的测试功能进行随堂小测试。小测试题目可采用选择题,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可立即导出测试结果数据,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蓝墨云班课的课堂表现功能可用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时学生可举手、可抢答、可随机、可指定。让内向的同学参与讨论,以正向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表现自己。

    3. 课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巩固提升,并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将作业发布至云班课APP终端,学生完成作业后可在线提交;作业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利用蓝墨云班课的测试功能,师生间、学生间的讨论还可继续进行,学生可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他学生可以解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解答结果进行评价,既可以答疑解惑,也可增加学生间的互动。利用蓝墨云班课的投票答卷功能,学生可对本节课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进行教学反馈,教师导出数据后,可对教学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分析学情,并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改进。

    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按需推送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可随时随地获取资源进行自学,有利于实现自主性学习。蓝墨云班课可促进师生、生生间的良性互动,帮助师生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使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而且气氛活跃,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了学习过程的提供者、帮助者。蓝墨云班课强大的云计算功能,可及时进行精确的数据反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与实时的诊断、评价和记录,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平台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可帮助师生进行适时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有助益。

    俗话说: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内容,要契合学生特点。各种课堂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优势互补,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大数据时代,混合式教学应该成为教学模式的主流。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做到师生共处同一频道,实现教学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主动学习,愿意学习。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巧,使学生达到“我要学、我乐学、我会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苗瑞丹. 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与功能探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67-72.

    [2]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 上海:上海出版社,1983:30.

    [3]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47-250.

    [4] 陈厚德. 有效教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9-30.

    [5] 汪晰琦.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有效教學研究[D].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1:10-11.

    收稿日期: 2019-07-15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B13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7JSJ249)

    作者简介: 诸一琦(198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职业技术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