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孔子的裸辞
范文

    刘滨涛

    孔子27岁时开办了私人培训学校,搞起了素质教育。 培训业在公元前500多年的市场上属于曙光行业,涉足的人少,竞争不多。孔子好为人师,对教育有着天生的通悟,他的教学迅速得到学生认可,品牌价值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牢牢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对于一个曙光期的企业来讲,这是很成功的业绩,但孔子也有不满意的地方:

    首先,学费收入没有保障。那个年代人们最重要的问题是生存,在吃饱穿暖都还困难的情况下,很难认可去参加与生产生活关联不大的文化培训,更谈不上交学费了。于是,孔子提出学费“自行束脩”,就是自己主动交一定的礼金,也可以理解为一定的学费。学费是否交,交多少,全凭自愿。

    其次,不符合职业理想。孔子的职业目标是从政,做个职业政治家,施行仁政,管理国家,让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一个优秀的培训师并不能让孔子满足。

    基于以上原因,孔子骑驴找马,一边做好培训,一边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一次应聘齐国,面试时与齐王谈得很成功,本以为可以搞定了,不料,齐王身边有个矮子晏婴不喜欢孔子,说了坏话,好端端的机会灰飞烟灭了。“哼!这个矮子,真是武大郎开店!”孔子不禁懊恼。

    岁月蹉跎,走了50个春秋,孔子终于转换了工作,在鲁国找到了一个做中都县官的机会,这让孔子的才华有了施展的舞台。只用了一年,孔子就把中都县治理得井井有条,县泰民安。凭着出色的管理业绩,孔子的官职如火箭般地蹿升,两年中从中都宰到小司空,而后又迅速地跃升到掌管朝政的大司寇。52岁那年,官任大司寇的孔子实际上成了鲁国的丞相。

    看起来,孔子已经达到了他理想中的职位,这该是多好的结局啊!站在这个位置上,只要明哲保身,那待遇自然不必说,社会地位也比培训师高出个云泥之别,身后,必然封妻荫子,锦衣玉食。瞧瞧,一个好工作能带来的好处可不止收入一点,大部分人一上台估计都得琢磨着怎么保住这个职位。不过,孔子没这么想,要命之处在于——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孔子的理想是人民安居乐业。现在,作为丞相,他的手中有了实现理想的权杖,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开始行使他的权力了。孔子脑海中的理想社会以“仁”来建立人与人的关系,以“礼”形成“君臣父子”的管理秩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理顺上层管理结构开始。

    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采取了隳(hui,音辉)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孔子不明白的是,任何一种社会改革,总是要触动既得利益者的。他们一定是不愿意改的。你想改,他们不想改,怎么办?要成功就需要一种力量,这股力量或来自上面的君,或来自下面的民,孔子选了前者,这是孔子的局限,是儒家的局限,也注定了孔子理想的破灭结局。

    作为政治牺牲品,隳三都失败之后,孔子受到了来自领导的冷遇,人际关系难处,工作氛围很不好。如果那时候有职业规划师,估计要全面分析一下情况,劝孔子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而后再骑驴找马,但这个时候,孔子裸辞了。

    是的,孔子裸辞了。从中都宰开始,孔子从政5年,裸辞的时候,已经55岁了。裸辞之后,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希望能再求职,找到好工作。结果这一去14年,衣食无着落,风餐露宿,“若丧家之狗”。看吧,裸辞有风险,决定要谨慎啊!

    仅从职业规划的角度上去看,孔子的裸辞是不智的。不过,我总觉得,如果孔子职业规划了,理性了,不裸辞了,就不是我们心目中那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孔子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