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
范文 | 龙凤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结合实际教学环节阐述如何有效地把体验式教学运用于该课程中。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是以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分享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教材学习的需要,将学习者作为课堂主体,设计与教学主题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习者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技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悟”一体化,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教师通过利用各种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用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用身体亲身经历活动,用心灵去体验和感悟,从而使个体本身在“知”“情”“意”“行”上获得逐步的提升,健全人格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运用于心理课的必要性 从中职学生的特点来看,相比起普通高中生,中职生的学业、情绪与行为问题更为明显。他们普遍缺乏学习动机,尤其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教”而不“学”行为。相反,对于具有一定灵活性、操作性和参与性的学习内容,他们则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意识,甚至还会出现不“教”而“学”的行为。心理课作为一门基础课,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体验和切身感受,不仅课堂效果不理想,且难以引起学生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关注和自我提升。因此,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心理课志在必行。 从中职学校的特点来看,其要求教育教学本身具有突出的市场性、职业性特点,学生对职业、就业方面的需求更为直接和现实。但许多中职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的情况不甚乐观。工作遇到挫折时,他们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或逃避的态度;对于新工作难以适应,错失机会;甚至因为缺乏工作目标而频繁跳槽,没法持续晋升。这些缺乏良好职业素养的状况在某程度也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因此,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采用以“活动激趣——亲身体验——感悟内化——外化践行”为主线的体验式教学,对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行为养成能统一起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由学校到社会衔接。 三、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课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通常可分为五个密切关联的环节: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笔者将结合个人的心理教学案例从以上环节来具体论述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 1.恰当设置情境,加深体验 学生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参与情境活动,获得体验,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因此,笔者在做课堂设计时,首先掌握好每个主题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素材,灵活设置恰当的情境。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音乐烘托、多媒体运用、想象训练等都是设置情境常用的方法。恰当的情境决定着下一步体验的方向和效果。 围绕“人生价值”的主题,笔者设计了一场“人生价值拍卖会”的模拟活动,将隐性的價值观教育以直观的活动形式体现出来。要求学生通过有限的金额“拍到”尽量多的人生最需要的价值。在这过程中,学生面对价值的选择,拍到或拍不到想要的价值等,这些具体化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价值的体验。 2.引导积极分享,促进交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个体的体验和感受需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得到认可或建议更能让体验深化。因此,在课堂的分享和交流环节,笔者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分享自身的感受或观察结果,然后大家把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一起探讨、交流自己的内在模式。 例如,围绕“人际关系”(包括朋辈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的课程中,笔者一般采用角色扮演法将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再现。设置相关的游戏活动或模拟仿真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特定角色。可是在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时,如果提问不恰当,也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如“从小品中你得到什么感受?”问题一下子打得太开,学生往往难以快速地组织好自己的所思所感,分享和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学会聆听》的课堂上,围绕几种聆听方式的角色扮演,笔者让学生选择“以上哪种倾听方式你更加喜欢?”学生置身其中,分享自己对角色的体验。接着采用分组形式,学生交流讨论每种方式的优缺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分享。最后进一步发散“你还能发现哪些良好和不好的聆听方式呢”,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促使大家进行强烈的思维碰撞和更深入的感受交流。 在分享环节不容忽略的一点是,教师作为引导者角色,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分享,必须要耐心倾听,还需注意及时给予反馈,或点头微笑,或用简短的话语。当学生说话不明确或停顿太久,可以适当地帮助学生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思,切勿随意打断和否定学生的分享,教师的认可是对学生积极分享的动力。 3.明确归纳整合,指导应用 最后的两个环节是课堂的升华和强化,教师需要具备优良的归纳能力,善于从学生的分享中提取精华,并用适合的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体验中得出的成果,最后指导学生如何将获得的体验和技能应用在实践生活中。 在《感恩父母》的课堂上,通过系列体验和分享活动,学生对父母的感受和情感都得到了深化,树立了感恩父母的意识。为了实现将学生的情感转化为现实的行动,笔者引导学生“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各个小组发散思维,将感恩父母的做法写在纸条上。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且缺乏概括性。因此在整合环节,笔者将学生的分享成果以归类形式进行整合,共分为三类:思想态度类、细节行动类、将来回报类。通过分类整合,学生进一步明白感恩父母要从理解、细节关怀做起,以良好的表现和美好的将来报答父母。最后,布置“感恩行动套餐”的课外延伸任务,指导学生将课堂所获应用于生活中,并在微信群分享行动心得。该主题一般选在“感恩月”开设,借着节日的情感渲染,学生的参与和行动热情更加高涨,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体验式教学感悟 在将体验式教学运用于心理课的探索和实践中,首先,自身的角色意识和教学观念需要转变过来。体验式教学要实现的是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其次,在教学环节中,切勿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切体验和恰当引导。只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体验和领悟,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自助”和“自我教育”。最后,笔者深深领悟到体验式教学是“扎根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给师生体验和探索提供了良好平台。 责任编辑何丽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