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双创教育视角下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研究 |
范文 | 张译方 李依蔓 信润海 [摘? ? ? ? ? ?要]?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团队作为双创活动的具体执行者,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顺利开展及质量。从当前高校双创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团队机制建设及制度建设。 [关? ? 键? ?词]? 师范院校;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068-02 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作为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動的重要有效途径,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及协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创新创业团队作为双创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团队有效的组建及运行对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力、提升创新创业活动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双创团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够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对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团队是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学生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合作关系并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或开展类似相关活动的团体,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具体执行者。在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共享活动成果,同时也要对所承担的项目负责,履行相关义务。在双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单凭个体参与完成项目,具有极强的挑战性[1]。随着双创活动的持续发展,大部分项目已经趋于向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复杂性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参与者都有更高的要求。 (一)良好的团队有助于激发成员个体的创造力 团队的组建和切实有效的运作能够增进学生个体间的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思想碰撞,能够增强学生意识、丰富协作经验、增加知识储备、完善认知模式。以项目内容为核心的交流与讨论,能够促使成员就某一个或多个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及自主学习,成员通过知识的重组及实践能进一步激发其个体的创造力。 (二)高质量的优势互补团队有利于项目的执行 当前因学生个体成长环境、个人特质等原因较难很好地独自完成所承担项目。项目运行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单凭学生个人一己之力去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无法解决。以团队合作形式承担项目,可以发挥团队成员特长,团队的合理分工能够实现成员间的优势互补[2],发挥团队合力作用,实现取长补短。这种优势上的互补不仅可以体现在知识、技术方面,在沟通、理解问题、组织协调等方面也能有所体现。优势互补团队的组建及有效协作在提升运行效率、实现技术突破等方面均会有所帮助。 (三)高质量的团队能够增强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及能力 当前我国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长条件与过去相比较为优越,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社会、学校均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是缺少了与他人协作的机会,致使他们在团队协作精神及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以团队为单位的创新创业活动主体,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以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队员个体团队协作能力。 (四)优质的团队对双创教育的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 双创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对提升参与者的实践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高质量的双创项目还可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团队作为项目的承担者,如果能够很好地保障所承担项目的有效运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朋辈教育方面有着积极正向的意义,同时团队所取得的高质量成果能够争取到更多政策的倾斜,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二、目前师范院校在大学生双创团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团队结构缺乏稳定性 在双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存在不稳定性[3],尤其是在创业团队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师范院校学生在所学专业方面更为侧重基础理论、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在创新创业思维方面的教育存在不足,能够切实地参与到双创活动中的学生有限,加之随着项目参与者的年级变化,他们面临升学、就业、出国等方面的诸多选择压力,致使原有目标产生变化,在项目中所投入的精力产生变化,甚至脱离团队。在团队的组建过程中,参与者自我定位不清,致使团队结构欠缺合理性,从而造成部分角色在功能上缺失,最终需要对团队进行调整甚至解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创活动开展的质量。 (二)团队成员知识背景单一,缺少交叉学科组队 随着双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双创项目已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趋势,但当前师范类院校学生在组建项目团队过程中,依旧呈现出学科背景单一化的特征。部分项目团队虽然吸纳了项目所需学科的学生参与,但在成员选拔方面缺乏更为有效的方法,所选拔的队员质量不高,成员在团队中发挥作用不明显,在多校区的环境下跨学科组建团队就显得更为困难。 (三)对团队成员个体缺乏有效的考核 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管理体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能够保持团结协作、高效运作的基础。[4]大部分高校在开展双创活动时更重视的是活动结果,对团队成员个体的考核机制存在缺失。尽管双创项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活动,但作为指导教师更侧重于对活动内容框架及所遇到的问题的指导,缺乏对团队成员个体完成任务情况的有效考核机制。学生作为项目主持人,在成员考核、团队管理等方面欠缺经验及有效方法,不能对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考核,最终致使团队凝聚力下降。 (四)对项目负责人在团队管理方面缺乏有效培训 双创项目的主持人普遍为学生,他们在团队管理方面普遍欠缺经验,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更为注重的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对项目主持人在团队管理方面的培训存在缺失。本就缺乏管理团队经验的他们,在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探索、研究、实践所承担的项目的同时,还需要探索管理团队的方式方法,并很好地管理团队,这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完成的。 三、师范院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团队成员选拔机制建设 学生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作为项目主持人的学生较倾向于选择身边的朋友、同学作为团队成员,这些成员大多具备相同或相似的专业背景,团隊结构缺乏科学性,无法迎合多学科知识交叉项目的需求,故此需要完善成员选拔机制,通过心理问卷测评、团体行为训练等形式对自愿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协作能力测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知识储备测评,从而达到组建高效团队的目的。 (二)完善培训机制建设,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有效培训 团队管理培训作为双创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帮助负责人了解相关基础知识,通过项目的运行能够让其实践并丰富其管理经验。但是目前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过程中缺少此方面系统化的培训。为了能够让团队更好地协作、高效率地运行,需要对团队负责人进行有效的培训并为项目负责人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发挥朋辈教育功能,丰富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团队运行质量,促进创新创业项目更好的执行、取得更好的成果。 (三)完善考核机制建设,加强团队成员个体的考核 双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团队成员的有效考核,可以使成员个体所做的贡献透明化,有助于提升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更为客观有效地对团队成员做出评价,有益于团队建设。[5]对以学生自发组建的项目团队,学生负责人比较难制定出较为系统的考核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指导教师或双创活动的组织单位制定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入淘汰机制,对阶段性考核不合格的团队成员进行警告直至清退。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执行进度,但对双创活动的总体开展是有益的,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最终提升团队凝聚力。 (四)为团队组建搭建校级交流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组队 学生在组建团队过程中,因项目需求可能会需要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构建一个双创活动校级的学生交流平台,不仅可以解决交叉学科组队问题,还可通过此交流平台让有想法、有创意的学生一起分享灵感、经验,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催生出更多的项目。帮助学生解决交叉组队这一痛点,提升团队自我效能感,促进双创项目更好地执行。 (五)完善项目进度检查机制,加大检查与指导力度 在双创训练活动过程中,许多团队对项目的进展程度以及后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缺乏足够的认识、预判及规划,从而致使项目无法按照初期的规划有效推进,甚至最终无法按规定时间完成项目结题。制定并完善项目进度检查制度,能够更为有效地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促项目有序地推进。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定期开展以月为单位的项目进度检查,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适时地调整项目执行计划,不仅可以很好地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更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团队成员各自的任务,提升团队的执行力。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双创能力提升平台、展示平台,通过参加训练计划,还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提升了其个体的综合素养。在训练活动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结合实际不断地完善团队自身建设,提升团队活力、战斗力。高校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更需加强对活动的督导及平台建设,让双创训练活动能够更为有效地开展并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J].江苏高教,2016(3):120-123. [2]王晓晔.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106-108. [3]赖文辉.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8):276. [4]郭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营销界,2019(48):133,136. [5]徐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力及培养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1):75-80. 编辑 冯永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