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分析及对策
范文

    杜良行

    

    

    

    [摘? ? ? ? ? ?要]?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提出教学中应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交流互动,注重语言艺术,加强教师心理知识学习的对策。

    [关? ? 键? ?词]? 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130-02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学生学习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之一。恰当的教学行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的交流沟通,减少学生异常行为的发生。因此,体察分析学生心理,寻找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心理状况影响的调查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法,以年级为单位现场收发问卷。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测试前教师进行说明,要求学生如实填写。问卷参考相关文献,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评价方式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等14个问题,使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

    2.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南京卫生学校2016级、2017级、2018级各专业学生共535人,发放调查问卷535份,收回有效问卷535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见表1)。只有约1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影响不大,有72%的学生认为教师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31%的学生认为如果是喜欢的教師或者是课堂管理严格的教师上课,自己就能学得好。

    2.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有多方面的影响(见表2)。5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22%的学生认为能从教师那里学会心理调节能力,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方法;14%的学生觉得教师能帮助自己建立学习的信心,树立自尊的人格品质。

    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之中(见表3)。39%的学生认为如果自己喜欢的教师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会很高兴,如果不能则会非常失望;40%的学生希望教师能通过眼神交流等形式关注自己的;超过85%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在自己举手的时候让自己发言,如果总是不被选中会渐渐丧失主动发言的兴趣;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能在课后继续和自己保持联系,如果是很喜欢的教师不回复自己的信息会很难过。

    4.学生特别关注教师如何评价自己(见表4、5、6、7)。51%的学生认为,如果教师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会挫伤自己对这门课程的兴趣;40%的学生对教师表扬自己或班集体的行为感到喜爱;近半数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而不是泛泛的夸奖;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教师当众或声音很高地严厉批评自己,尤其是批评时带有鄙夷的眼神或是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特别反感。相反,他们希望在发生问题时教师能心平气和地同自己谈心,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即使是批评也应当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三)讨论

    以上的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正经历心理和生理的高速成长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处于自我意识与社会角色、要求他人尊重与不能充分尊重他人、理想我与现实我等重重矛盾之中。而良好师生关系能够成为他们应对学业压力、解决人际交往困扰的一大助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得到教师公正平等的对待;他们渴望在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及时耐心地帮助和指导;他们渴望在发生问题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总之,青春期的学生是脆弱敏感的,他们非常容易焦虑和不安,这些都提示教师要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协调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对策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平等地进行对话。教师不应从经验主义出发,成为一个先知先觉者或是道德标准的评判者。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被成见、偏见所影响,急于下结论,应当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就事论事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学生有时做错事却不自知,还会抱怨教师不理解自己。如果教师一味地责备和处罚,只能让问题越变越糟。相反教师能够耐心倾听,探究学生这么做、这么想的原因,与学生拉近距离后,再处理问题,将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师生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和谐的教学境界。

    (二)增进师生交流互动

    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注重师生交流质量首先要把握好课堂教育教学这个主要渠道。受限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有限的教学时间,课堂上大多教师以讲授为主,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而学生也大多只会在被教师点名后回答问题,鲜少愿意主动举手发言。要想提升课堂交流的效能,教师应当积极引导,改革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思考、平等对话的课堂环境。师生交流还可以延续到课堂之外,而交流的内容也不必局限于教学,还可以是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情感需求,等等。只有当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度的、高质量的交流,教师才能够通过人格魅力、丰富阅历、渊博学识影响和教育学生。

    (三)注重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基本方式,因此,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在与学生交流时,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当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对学生的表扬应当中肯,不无中生有。对学生值得肯定的细节和努力的过程加以表扬,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在批评学生时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尽量避免使用激烈的措辞,及时根据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将学生犯的错误“上纲上线”,通过春风化雨的方式感染学生,让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改正错误。

    (四)丰富心理健康知识

    与学生建立交互和谐的师生关系既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支撑。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仅是心理健康课或是德育课上应当完成的任务,而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的内容。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学习,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观察体会,从问题入手,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寻找恰当的方法进行处理。此外,了解各种交流的技术,学会倾听和提问,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综上所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并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与修养,抓住教学中的每次机会,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才能有效地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林正范,徐华丽.对教师行为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2):23-26.

    [3]林巧明,石向实.青春期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健康研究,2010(4):272-279.

    编辑 赵瑞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