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范文

    窦春秀

    [摘? ? ? ? ? ?要]? 偏误是语言学习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时,因受其本族语负迁移、自身学习交际策略、教师教学水平、文化因素等的影响,导致国家通用语的表达偏离规范标准,不自觉系统地、有规律地出现语病而难以察觉、难以改正,致使得体进行语言交际方面存在困难,如果将这些使用偏误加以收集观察分析整理运用并指导于教学中,国家通用语教学将会更加有的放矢,更有实效性。将从分析少数民族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时产生偏误类型及偏误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教学对策。

    [关? ? 键? ?词]? 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1-0088-02

    所谓“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某词汇、发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语项时出现的语误,对比标准目的语,表现出学习错误或不完善的特征,偏误与偏误之间是成系统、有规律地联系着的。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进行观察、分析和分类,从而了解学习者本身的语言习得障碍,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它涉及来自本族语干扰的语际分析,来自目的语干扰的语内分析、交际中的社会语言环境、心理及认知策略,以及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偏误分析属中介语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介语”,就是介于学生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独立的语言系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偏误分析理论认为,学生的语言偏误反映了学生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规则进行判断与整理的结果,它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会频频出现使用偏误,我们所说的偏误,是指少数民族学生因没有完全掌握和内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则而发生了偏误,这种偏误是以国家通用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反映出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语言能力水平的欠缺。因此,深入了解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的障碍,并对偏误进行收集、观察、分析和分类,发现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出现的偏误规律,对进一步有效开展国家通用语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的偏误类型

    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时从掌握语音、汉字、词语、句法等方面入手,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律,才能真正地达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目的,但是国家通用语的学习与学生的本族语两种语言在习得范畴中不具备全部共有性,学生在使用国家通用语时会出现偏误。

    (一)国家通用语语音偏误

    (1)声母发音不准:如z和zh、c和ch、j和q发音混淆,r受本族语干扰发成全卷舌音等。(2)声调发不准:如四声发成二声,连续两个字都是三声,如洗澡、舞蹈等,第二个字的三声发不到位。(3)整体音节认读书写不正确:如云的拼音写成un、衣的拼音写成i等。(4)轻声发不准:如读爸爸、桌子、衣服、说一说等词语时,轻声读得不准确。(5)“一、不”的变调发不准:如一起,“一”在“起”三声前,应读四声,而不读一声,变调规则掌握不到位。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偏误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不标准:笔顺、笔画书写顺序混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结构把握不准确,不遵守书写规则,书写时总是出现笔画、笔顺的先后顺序颠倒的现象,写出的汉字结构比例失调,毫无美感。(2)据统计,现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有数量庞大的形近字、同形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在使用时出现:①相似形符随意替换——把幸福、纳凉、妄想写成辛福、呐凉、忘想的书写错误等;②声符类推认读——折、听、诉、芹,讀成jīn,出现认读错误等;③形符声符完全相同多音字的区分——会计和开会,差别、出差和差生等语音混淆现象;④形符声符完全相同多义字区分——写一写、一间卧室和打一下,三个词组中的“一”意义是不同的。

    (三)国家通用语词法偏误

    汉语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其中实词使用方面:(1)意义相同的近义词使用,如:表示(表明)立场、忽然(突然)事故等,在学生本族语意义相同的情况下,随意替代出现用法错误。(2)数词的认读、量词的使用、趋向动词等使用,如:将23456读成二十三千四百五十六;将表示动作次数的动量词都用“一遍”表示,就出现打一遍、踢一遍、走一遍等;由“来、去”构成的复合趋向动词后如有表示地点的词语充当宾语,宾语应放在“来、去”的前面,但学生会出现“跑进去阅览室、爬出去洞穴”等使用错误。(3)固定短语的使用,因固定短语内涵丰富,包含着历史、文化、地理、经济、政治、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会因对词语的内在和外延掌握得不够透彻,对固定短语的理解只停留在字义上,使用产生偏误。如,把蜻蜓点水理解成蜻蜓在水面上挨了一下等。虚词使用方面:因学生本族语是黏着语,缺乏虚词,句子中虚词使用存在缺失、滥用、错用现象,出现句子成分不完整,句子前后搭配不对应等,如,①我今天国旗下发言。②他正在打扫操场了。③因为老师请假了,因此没来上课。句子①中“国旗”前缺少“在”;句子②中滥用“了”,应去掉;句子③中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用“因为……,所以……”才互相呼应。

    (四)国家通用语句法偏误

    由于国家通用语言和学生本族语的语法系统不尽相同,学生本族语句中没有补语成分,造成下列现象:(1)语序颠倒。(2)常用单句“比”字句、“把”字句、“被”字句等使用偏误。(3)常用固定句式使用——关联词语套用混乱,如,只有好好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只有和才能”是对应使用的。(4)句子使用的语境和语义方面,因两种语言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社交准则、文化历史等方面各有不同,由词语构成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也会出现理解和表达的偏误,会出现,如,“老师,你今年几岁了?”老师听了这话肯定会生气、不高兴的,因为“几岁”是问1~10岁年龄的小孩的等。

    三、国家通用语偏误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语言文化、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社交准则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且国家通用语的学习和学生本族语本就属于两种不同语系,在文字书写规则、词语意义内涵、外延和使用、词法、句法使用规则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少数民族学生是以本族语的思维习惯认识世界的,并且一直会将这种思维贯穿于国家通用语学习中,在学习摸索期时,因不熟悉国家通用语的使用规则以及使用禁忌,在理解表达时就会自觉抑或不自觉地依赖本族语,套用本族语的思维模式和语用规则,这样语言中的不对应性在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的过程中就显现出来了,致使少数民族学生频频出现成系统的、有规律性的使用偏误。

    (二)客观因素的影响

    1.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时,使用的教材中鲜少贯穿体现国家通用语学习偏误的设计,总结性、系统性的概括均很少涉及,教材编写并未通过形式多样的操练来帮助和提示少数民族学生关注语言使用偏误问题,从根本上说,语言偏误问题也并未引起教材编写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2.授课教师不太熟悉学生本族语及学生学习的目的语之间的使用差异,对语言偏误分析理论毫不知晓,对学生使用偏误不具备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学生理解和表达国家通用语时出现的偏误漠然视之,纠正和指导也只停留在就句论句的改错模式,语言教学呈现出碎片化、单一化,并未敏感地将出现的规律性偏误进行有效整理分析,进而开展有的放矢的讲授,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3.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时,面对经常产生的使用偏误能克服困难,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尤其是具备明确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教师的解释和引导、课堂中反复地练习与课外不断地实践,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国家通用语水平的提升。

    四、教学对策

    (一)要正确对待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时出现的偏误

    偏误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特征之一,学习者处于尚未掌握国家通用语的规则和系统时,处于摸索阶段,出现较多的偏误,当学习者正逐渐发现并形成国家通用语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出现的规律性的偏误,最后学习者基本掌握了有关语言规则,一般能正确运用,但有时会出现错误,造成偏误。事实上,在国家通用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就是在不断修正、重复、操练的过程中习得国家通用语的,面对偏误,作为教师应适时纠错,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不断用实例进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语言交际的不断验证来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将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教学相结合

    学生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进行交际时,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偏误分析的发现者和引导者,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生活中,针对偏误要不断收集实例进行两种语言的归纳分析比对,积极采用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地从语言习得的角度开展对比,找出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偏误产生的根源,寻其规律,并将相同的偏误整理成篇,围绕偏误分析的结果设计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通过有效的操练,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使用偏误的原因,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注重文化因素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镜子,少数民族学生除了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知识、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使用规则遣词造句之外,还需要对国家通用语文化背景进行深刻理解和精确把握,才能真正做到得体表达,表达准确,如成语典故、数字使用、颜色的含义、含蓄婉转的措辞、谦卑礼让的用语等,这些无不包含着文化历史、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学生在进行国家通用语交际时,往往会受到本族语文化迁移的影响而出现表达偏误,因此,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国家通用语字、词、句子、篇章中文化内涵的讲解,循序渐进,从而有效降低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的偏误,达到用国家通用语精准表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學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3]华锦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论[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万世丰.实用汉语语法[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编辑 张 俐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