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 |
范文 | 李建锋 刘晓爽 摘要:《通信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以及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知识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不好掌握。鉴于传统《通信原理》实验开展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本文将混合式学习理论应用于《通信原理》虚拟实验教学中,探讨其可行性。首先,简单概述了混合式学习理论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其次,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实验条件较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将其灵活地应用到该课程的各个重要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理论;通信原理;虚拟仿真;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2-0146-03 1概述 作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这门课在理论教学中,具有大量的公式推导、较难理解的新概念多、需要的先导知识多,因此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实验教学也是《通信原理》的重要环节,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可以加强其“遇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产生合理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通信原理》这门课,学生不仅应该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还应熟记重要结论并灵活运用。非常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我国高校《通信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环节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通信原理》教学主要是课堂理论教学与硬件验证性实验相结合,缺乏对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未考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探索。近些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高校实验教学开始普遍使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实验。本文探索混合式教学理论应用于《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2混合式学习理论 在E-Learning发展的低潮期,出现了混合式学习理论,它充分有机结合了传统教学(面对面)和在线教学这两者各自的自身优势,因此,受到了广大学者的极大关注。混合式学习最早产生于美国。在这种理论中,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所要求。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实验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所需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应该发挥自身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混合式教学理论有效地将传统教学和网络化教学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的目的,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開展优质实验教学工作。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混合式学习理论正在逐渐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混合式学习理论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在教学中,它既要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造性和积极性;又要求教师发挥启发、引导及监控的作用,最大限度提升教学质量。总之,混合式学习理论可以全方位地应用在《通信原理》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为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帮助学生在e时代学习更轻松、提高其积极性。 3虚拟仿真实验 随着虚拟实验技术的成熟,学者开始意识到虚拟仿真实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它有利于高校的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了实验教学方面的利用率,更加便于实验室维护。近年来,国内外的众多高校纷纷建立起虚拟仿真实验室来进行科研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即在线实验,没有普通意义上所需的实验设备,只是基于互联网的途径,在计算机上采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可以通过远程操作进行虚拟实验,或者在远端设备上开展实验等方式。用软件模拟实验条件其实是一条非常可行的路。 随着虚拟仿真实验的诞生,传统实验中所需的实验仪器就可以全部移到计算机上开展在线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硬件的投入,而且还可以保障实验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因此,引进虚拟仿真实验是当代高校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4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4.1实验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通信原理》的教授者,众所周知,以往这门课的实验仅仅是硬件验证性实验,经过很多年的教学实践,该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实验方式机械。《通信原理》实验箱的固化模块是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因为模块的参数大都设定好了,故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做就可以在示波器上观察显示的波形。这个过程不需要学生动脑分析实验原理,也就无法真正掌握实验原理。 2)实验内容单调。由于实验箱的局限性,上面的都是验证性实验。这就导致学生无法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不能参与其中,也就不了解实验运行原理和设备运行状况,根本无法达到掌握理论灵活运用的程度,综合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3)实验室建设、维护成本高。由于硬件设备易受损且学生误操作,故《通信原理》实验室建设、维护需要较多的资金、人力、物力。 4)实验缺乏系统性。《通信原理》课程的各个实验是相对独立的,典型的验证性实验如AM(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与解调、数字基带信号、数字调制与解调、PCM (Pulse Code ModMa-tion)脉冲编译码等。内容不相关联,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了解通信的过程。 为了加强学生直观认识(感受)《通信原理》实验课程,可以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图形图像、仿真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将《通信原理》实验操作步骤所需要的硬件及软件都在计算机上完成。最后,学生可以直观《通信原理》可视化实验仿真平台。目前,虚拟仿真实验还是作为《通信原理》实验的辅助,有效补充和完善传统实验存在的上述不足,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便于《通信原理》实验的顺利开展。 4.2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虚拟实验教学模式建构 教师根据《通信原理》课程内容,根据表1进行三段式课堂教学设计。混合式学习理论是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建构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需要依托传统实验教学的设备,辅助开放实验室的需求,充分发挥出虚拟实验和传统实验各自的优越性。也就是说,在传统实验室的基础上,构建在线开放实验室,从而实现混合式实验教学环境,该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天候的实验条件。 下面以《通信原理》中数字调制系统MATLAB仿真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数字调制系统的仿真图,图2为利用GUI的设计数字信号调制的可视化界面。 5总结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工程等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根据《通信原理》实验课程的特点,本文首先概述了混合式学习和虚拟仿真实验相关理论;其次,提出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建构过程,并且举例进行了说明。通过探究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可以看出混合式学习理论是将传统教学、网络教学的模式的有机结合。若构建该教学模式,需要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下合理建构。本文所提教学模式希望可给其他高校开展虚拟实验教学一些参考,从而提升自身实验教学质量;同时该教学模式还需要边实施边改进,本文也将针对此进一步展开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