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模拟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教学在规培生教育中的案例探讨 |
范文 | 马超 刘柃吱 陈文山 张雅男 赵莎莎
[摘? ? ? ? ? ?要]? 岗位胜任力是现代医生应该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能力,是健康教育的能力、过硬的疾病诊治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较强的专业素养。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医生需要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水平和医疗质量,保证各级医疗机构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安全,既是保障患者安全利民之举,又是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 [关? ? 键? ?词]? 模拟教学;循证医学;规培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102-02 为了更好地帮助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本科毕业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临床决策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我院心血管内科在授课中推行模拟教学,并在其中贯穿“循证医学”思维,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现以一次模拟教学来探讨。 一、基本资料 本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教学基地,招收内科规培学员。培训老师为心血管内科临床一线主任医师、新乡医学院理论授课教师,接受过系统模拟教学培训并且参加过教学模拟竞赛。培训对象为在本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年的学生,为五年临床本科教育后的第二年,在本科期间接触过简单的文献检索课程,在院培训一年期间能够了解熟悉医院内科系统及急诊的基本情况,共6名。购置挪度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的第一代全功能模拟人SimMan3G,具有说话、呼吸、心跳、脉搏等各种人体特征,能使学生得到真实的临床实践体验。 二、案例设计 案例为发生在2017年的临床真实病例,培训老师即为当时的接诊医生,主导临床过程。 病例资料,场景设计见表: 三、模拟教学过程 “题目发放—模拟教学—引导讨论”,设计课程,布置题目,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模拟角色分配:1名医生(医生为主导角色),1名实习医生,2名护士,1名家属,1名旁观记录员(记录员在本次教学中不更换)。记录员的评分为DOPS评分。模拟过程中进行拍摄录像。 一周后进行第一次模拟,随机产生上述角色,进行引导性反馈。引导性反馈要点包括: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现了什么变化、怎么思考的、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什么这么做、产生了什么效果、接下来如何做。 两天后进行第二次模拟教学。另外4名角色轮流担任医生角色,旁观者不变并进行引导性反馈。除上次提出的问题,另外需提出:做出决策的依据是什么、证据的优劣势是什么、是否符合本实践病例、在这期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两天后进行第三次模拟。随机选出一名角色作为医生。引导讨论:共同探讨上次提出问题。 四、讨论 对本实践案例而言,面临的临床问题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查阅内科学、急诊医学、心血管病学、心电图学、心肺复苏指南、心脏血运重建指南,确定抢救流程。同时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好临床关键点: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警惕出现心源性休克,心电图提示室颤,需考虑到“心脏骤停”,急性除颤,初级心肺复苏。并且了解当前运用的抢救方法、辅助措施,针对病因及并发症治疗。 模拟教学系统是从理论到临床的有效过渡。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院来说,科室规培时间有限,尚未充分掌握本专业科室的专业知识,对病情的理解不够透彻,可能在沟通中产生误解,不利于培养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而模拟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换位思考,帮助规培医生从患者角度去思考问题。另外,模拟教学系统可允许错误操作发生。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操作,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医学生的自信心。而进行模拟操作时可以允许发生错误的操作,这更体现了对患者和对医学生的双重保护。 五、存在的问题和制约 我国目前模拟人训练模式还不够科学,各中心的培训目标不尽相同,在培训内容上缺乏标准的医学模拟训练大纲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在循证医学上,虽然多数医生和护士自认为进入过循证医学专用数据库,但大多数选择的只是普通医学检索平台;医生和护士认为阻碍其进行EBM实践的主要原因前三名是:“缺少时间”“缺乏循证医学相关的知识”和“缺少动力(包括晋升、荣誉、金钱等)”。无论住院医师是否有循证医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基础,其在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和检索策略、阅读文献、对循证医学临床指南的认识和使用上,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循证医学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相脱节,无法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解决临床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兩者之间的桥梁课程,即循证医学临床实践课程,以使循证医学真正参与临床决策的制定。同时,应当加强对临床指南的培训和认识,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这也是本案例探讨的意义所在。 六、展望 临床教学是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经验积累的学科,传统的诊断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全方位人才方面越发地显示出其不足之处。新的模拟人系统可以为医学生提供各种临床罕见症状的实践机会,优化教学,同时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点。临床工作者还应该不断创新,逐步实现教学的现代化、标准化及规范化,可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为临床工作输送大量优秀的、极具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在全新形势下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需要广大临床教学工作者不懈努力、积极探索、逐步完善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玉清,常亚杰.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12(1):102-104. [2]李婷,王爱玲,刘艳存.概念图谱在护理本科专业课程高仿真模拟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32(10):15-19. [3]Hu S,Wang Y,Li X,et al.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1 (the China PEACE-Retrospectiv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ud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ospital data(Retracted article. See vol. 385, pg. 402, 2015)[J].The Lancet,2015,385(9966):441-451. [4]Xu X,Qin X,Li Y,et al.Efficacy of Folic Acid Therapy on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e Renal Substudy of the China Stroke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J]. 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6,176(10):1443-1450. [5]闫秀娥,张琪,王晔,等.关于基地培训住院医师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基本情况调查[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4):601-606. [6]葛莉,崔磊,何金艳,等.某三甲医院中青年医护人员对循证医学认知现状的调查和比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13(3):312-318. ◎编辑 武生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