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激励机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研究
范文

    任远坤

    [摘? ? ? ? ? ?要]? 对于高校来说,教师从事科研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研究生以及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推動我国高校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 ? 键? ?词]? 激励机制;高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152-02

    作为高校教育的教学改革者以及高校教育研究教学的主人公,其对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的情况分析,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积极性较低,教育的研究结果缺少指导性;高校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当前通过利用合理科学的激励手段,可以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学的工作效率,使其主动对教育科研事业进行探索,同时也能够提高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切实推动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术型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不高

    当前我国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模式,绝大多数都是参考国外研究生的教授方式。但是相对于国外研究生专业课程灵活多元化来说,我国研究生课程在设置时,存在不合理,缺少创新性,并且授课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等问题,教学方式逐步趋向单一化。在当前研究生实践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实验技术水平,忽略了对理论知识传承的创新。

    2.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平台以及资源不足

    当前我国院校在培养研究生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条件较差的问题。学校目前现有的实验室、机械设备存在老化陈旧现象,只能满足学生做一些常规的实验,一些高精尖型的实验仪器购置较少[1]。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扩招的原因,研究生师生比例失衡,研究生在做实验时,一般都是学长或者学姐帮忙进行教学,缺乏正规的实验教导。另外,我国当前研究生在培养的时候,还缺少一些层次较高的交流平台,导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使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影响。

    3.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缺少针对性

    学者在研究学术时,应该具有比较强的个性,有属于自身独特的判断能力以及见解。但是当前部分学术型研究生并没有这种逆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对现有的学术成果以及理论,选择默认,缺少质疑的态度。当前在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时,学生的个性化无法发挥,导致学术型研究生很难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研究者的身份。

    4.基础理论较为薄弱,缺少严谨的科研思维

    对于研究者来说,基础理论是一切研究的前提,是其做好研究的根本性保障。而相对于专业型研究生来说,学术型研究生更应该将自身的科研思维和基础的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2]。而目前我国研究生绝大多数都是应届毕业生,其基本没有进行科研的经验,因此对于科学研究的整体认知较少。因此对于实践以及经验都较为缺乏,无法从实践上找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无法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

    5.文献阅读能力较弱

    在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科学研究思维时,另一项重要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文献阅读能力。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主要由文献检索能力、阅读能力、提炼总结以及具体分析能力组成。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在进行科研工作之前,需要对课题进行设计,并且完成开题报告。其中进行课题设计时,主要为研究这一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目标以及内容,以及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现状。这需要研究生对该课题的核心问题进行文献阅读,最终设计出具有科学意义的研究课题。另外,由于部分研究生没有掌握文献阅读能力,在文献中无法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导致其课题研究出现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加强重视[3]。

    (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中奖励力度不足

    当前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属于一项十分复杂并具有创新性的脑力劳动活动,其耗费较长时间,并且会花费较大的精力。因此如果激励机制中的奖励力度不足,其优势便无法凸显,无法提高教师积极性,激励机制也成为虚设。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其需要一定的激励,才能创造出更新的理论成果。为了保障教师主动从事相关科研工作,高校在进行优秀教师评选时,加强对科研考核的重视,将科研成果进行量化,并以此作为一项硬性指标。高校科研教育管理需要加大科研的激励力度,将科研量化作为重要的管理工作,并将其作为教师获得相关奖励以及评优、晋升等资格的一项重要依据。

    2.教育科研考评方法存在不足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在教育科研考核的方式上侧重于量化性考核,即重视论文或学术著作的数量,而忽略质量。论文或学术著作的数量,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教师实际的科研能力,数量、字数与论文质量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在该思想的引导下,很多教师为了达到评优、评职称的要求,会放弃对质量的追求,转而追求数量,对于他人研究成果进行低水平的模仿,缺少创新性,甚至存在复制他人论文的情况,虽然撰写论文速度较快,部分教师一月内甚至能写出近十篇文章,但是论文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4]。

    二、完善高校教育中激励机制的措施

    (一)针对研究生

    1.巩固理论基础,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

    对于学术型研究生来说,其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其在之后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术型研究生需要做好相應的准备,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其可以通过多种学习的途径,了解专业知识的最新成果以及动态,拓宽自身的知识涉猎面,为之后进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学校可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将选修课程的范围扩大,增加选修课程的类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欠缺的问题,对所选课程的类别以及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巩固完善自身的基础理论。另外,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2.加强学术交流以及科研活动

    当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最主要途径有两方面,一个为课堂上的提高,另一个便是课外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为灌输性地将理论知识教导给学生,学习过程过于枯燥。因此学校需要展开各种学术交流以及相关的科研活动,提升研究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学校可以举办面向研究生的学术活动,探究尿毒症治疗药物,将国内外以及学校的专家邀请到学校,开办讲座或者公开课,使研究生对目前治疗尿毒症药物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成果有所了解。之后,学校还可以举办研究生论文报告会,利用当前的科研成果,使学生的研究价值得到提升。而研究生可在参与学术会议,在讲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科研学习的热情。

    (二)针对教师

    1.构建健全的高校教育科研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高校教育科研机制,首先需要加强领导对其的重视,只有领导对科研有较高的重视,加强对获得科研成果教师的宣传,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荣誉感,提高教师进行科研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科研教育管理结构,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可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而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2.加大经费投入与完善成果奖励制度

    科研工作耗时耗力,也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除了政府相关部门拨给的经费外,高校也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于申报的研究课题,能够给予经费的一定要给经费支持,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确保课题如期完成。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为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创造机会,比如参加学术交流等。对高校教育科研论文奖励制度要分层次,普通刊物与核心刊物的奖励是不同的,但是也不能只奖励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那样会打击很多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能只要是发表的刊物都给予奖励,在一些学术性不强的刊物发表的论文是不能随便给予奖励的。高校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应该根据期刊质量设立不同等级的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向权威刊物投稿,以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衡量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关键在于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研究也就变得毫无意义,高校要加大对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对一些创造出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教师,要给予重奖,让教师在物质方面获得奖励,肯定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激励教师更加上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3.加强业绩考核

    当前学校需要建立客观、严谨可行的考核标准,从而避免考核存在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尽可能减少考核中由于主观因素而出现的误差,制定更加科学化的量化考核措施,并且针对每一个岗位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析。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将考核结果进行兑现,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津贴分配相挂钩,使用末位淘汰的方式,确定不合格人员的实际比例,从而防止出现考核结果对教师津贴分配没有影响的情况。利用有效的奖惩手段,削弱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对已经出现错误或者存在贻误工作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使当事人吸取教训的同时,还能够教育其他人。

    三、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激励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其本身也是一项复杂性以及系统性的工作。只有在教育事业中,合理完善地使用激励机制,才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使学术型研究生可以更好地投身于高校的科研事业中,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进而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克贵,张明慧,曹庆仁.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共存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19(3):21-23.

    [2]刘金,王梓萱.教育经济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定位及实践研究[J].中国市场,2019(21):179-180.

    [3]陈衍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明日风尚,2018(22):181.

    [4]李佳恒.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中教学学术发展的校本途径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31-232.

    ◎编辑 曾彦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