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 |
范文 | 吴小华 【摘 要】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历史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影响着历史学习的进程,所以教师不仅要钻研历史教材,而且还要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我们研究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因素,注意到历史教学是“师生两边活动的过程”,强调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关键词】心理因素;中学生;历史学习 一、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 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基础,是变被动地知识接受为主动地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首先应该改革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改变过去教师为主的教学观,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就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就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教学,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用丰富的历史素养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得到知识的浇灌和心灵的滋润。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迫切需要的知识点开展教学,训练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不断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历史课堂关注的焦点。 二、科学定位,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多元化培养目标 中学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备课时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做到充分了解“学情”,确定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學习要求,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主,做到多层次的目标设计,应用到教学中去驱动学生自己主动介入,注重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历史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课堂设计变“教”为“导”,形成多元化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解除学生为分数学习,为考试而努力拼搏的心理压力,引导他们在一个自由的气氛中去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考试观。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实现人生理想的一种方法,结果并不是一种赌注,而是学习积累的成果,所以应该把握好学习的机会。不能把一种历史的见解当成不可修改的法则,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反对意见时,要耐心听取,有意识的诱导,而不要轻易否定。即使是错误的见解,也要容许学生把话讲完。 三、启发诱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提出看法,表达问题。要在课堂上适当引进一些史学争鸣的问题,以活跃学生的思想,使他们了解到一个问题可有多种看法;历史学习中应用讨论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彼此的切磋中去寻求答案,从心理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做无定向的而有一定框架的,应急性回答,发展他们的扩散思维,纷至沓来的各种假说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比如,某一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给全市中学生算了三笔账,即:算国家发展账,进行新旧社会的比较;算生活改善账,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对比;算个人发展帐,将个体的工资标准和发展机遇进行比较,横看和竖看结合起来,结论为之一新。历史的学习要求古今之间联系,要想得灵活,学得主动,应把课堂内和课堂外、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打破死气沉沉的学习环境。 四、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历史是广阔的人类社会,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够对人类历史有真正全面的认识。因此,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还要让中学生走出温情脉脉的家庭环境,去接触社会,去观察,去思考。“人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社会尽管不同于古代社会,但它是从古代演变过来的,总会留下历史的影子。如看了佛寺,可以想到古代佛教的情景,看到了明清宫,可以想见帝王的生活。见广识多,社会经验就丰富起来了,理解历史上的事情也就更加容易些了。即使是在本地区走一走,看一看,对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遗迹和生活习俗也大有好处。虽然某些地区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十分重要,但是所有同人类生活有关系的地方统统是历史的产物,诸如农产品、工业品、美术工艺以及各类住宅、建筑等等。了解这些无疑为了解更大范围的过去提供“特殊的素材”。如见过草原的学生一定比常年定居在海边的学生更容易想象匈奴“逐水草迁徙,无城郭长居、耕田之业”的情景;看过长江的学生一定比定居山区的学生更容易想象“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场面。历史上要讲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要接触到工农商兵学各行各业,只有走向社会的大讲堂,并将过去和现在自觉地沟通起来时,才能真正的显示出学习历史的价值。因此,多利用课余时间到外面见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历史方面的见识。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古今中外大量的历史图片、电影、图表、文字史料等收集起来,制成多媒体演示课件,这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课堂容量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如《五四爱国运动》一课开始前,利用课件展示配有悲壮音乐和动态火焰的五四爱国运动浮雕图片和课题文字,创设学习情境,使师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切身感受到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人们心中燃烧的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使教师更富有讲课激情。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比平铺直叙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赵恒烈.历史教育选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马丽.中学生心理探秘[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Z160530(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