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微课先导,先学后教,模块化训练”的民航运输生产组织课程模块化设计方案 |
范文 | 赵晓硕
[摘 ? ? ? ? ? 要] ?民航运输生产组织课程是民航运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充分进行行业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将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通过对5家民航相关企业、民航机场的调研,重构课程体系,按照民航地面服务中的岗位,重点是值机和配载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进行课程模块化设计,为后续课程教学改革打下基础。 [关 ? ?键 ? 词] ?值机;配载;岗位能力;模块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090-02 通过建立和实施新的“微课先导,先学后教,模块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文中统一简称为“微课先导”教学模式),结合行业、企业岗位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等,基于1+X证书体系,重构课程内容,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探究教师传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一、民航运输生产组织课程模块化设计依据 (一)根据微课先导教学模式确定课程模块化设计 民航运输生产组织课程“微课先导”教学模式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模式。此模式建立在课程微课资源库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学(约15分钟),包括课程导入和先学两个部分,课中教授(约10分钟),模块化训练(约30分钟),课后强化、反思(约5分钟)四个部分。其中课前上导学,模块化训练,课后强化、反思三个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详见上图。 课前导学包括课程导入和先学环节,课程导入主要通过任务驱动、典型案例等方式进行,先学环节主要通过微课方式进行,学生做好总结和重难点分析。课中包括“后教”和“模块化训练”两个环节,其中“后教”环节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示范等方式进行。“模块化训练”主要包括课内实践、上机实践和综合实践等形式。课后主要指课后强化、反思。主要通过微课强化、综合和反思等方式进行。 “微课先导”模式重点强调微课在导学和课后强化中的重要作用。在充分进行行业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获得行业、企业对民航地面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要求、技能要求等;在进行学生摸底调研中,发现学生对实践模块掌握得不是特别理想,因此确立民航运输生产组织模块化设计主要围绕本课程的课内实践部分和上机实操部分,并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具体实施模块的设计,通过模块化设计及实施,达成学生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的目标,便于后续开展实习、就业工作。 (二)根据民航旅客地面服务岗位进行课程主体结构设计 1.民航旅客地面服务岗位群 民航旅客地面服务岗位主要指从事航空运输业务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如航空公司、机场、客运销售代理、商旅服务公司等)的客运地面服务岗位群,包括值机员、引导员、特殊旅客服务员、贵宾服务员、行李查询员、配载员、候机楼广播员、航班地服调度员等。 因此,本课程依据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模块化设计内容主要针对值机员、旅客服务人员(包括引导、特殊服务等)和配载员。 2.民航运输生产组织课程实践模块的主体结构设计 民航运输生产组织课程融合值机、旅客服务、配载岗位工作要求设置课程主体结构。 根据民航运输专业实习、就业面向岗位群及岗位工作要求,设置课程实践模块主体结构。详见表1。 二、民航运输生产组织课程模块化设计方案 (一)解构值机、配载等岗位相关内容 结合民航企业及民航机场各岗位《岗位培训内容》《岗位操作规程》《岗位服务质量标准》等,按照服务内容、工作流程、重点工作和重点工作内容对各岗位进行分析。 值机服务岗位侧重为国内航班旅客提供的服务,重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证件识别、登机牌使用等;旅客服务岗位主要侧重特殊旅客出港服务和不正常航班保障服务两个部分。重点工作内容包括确认旅客类型、办理相关手续(单据的审核、填写等)。配载岗位侧重配载飞机业载分配及重心配平。重点工作内容包括航班准备工作(最大业载、业载分配等)、预配、重心位置计算、绘图(计算机/手绘)。详见表2。 (二)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设计民航运输生产组织课程模块 依据课程值机服务、旅客服务和配载三个主体部分,分别分为课内实践和离港系统操作共41个模块,其中值机服务17个模块,旅客服务部分9个模块,配载部分15个模块。 值机服务包括课内实践和离港系统操作两个部分,共17个模块。其中课内实践部分包括8个模块,分别是设施设备使用、乘机证件识读、乘机证件防伪识别、登机牌识别、行李条识别、行李条使用和栓挂、普通行李运费计算、小动物运费计算。离港系统操作部分包括9个模块,分别是操作界面、信息查询、座位图识别、接受普通旅客-前台值机、接受普通旅客-后端值机、接受婴儿旅客、增加特殊服务信息、修改旅客姓名等-后端、删除旅客-后端。 旅客服务包括课内实践和离港系统操作两个部分,共9个模块。其中课内实践部分包括8个模块,分别是特殊旅客类型划分、孕妇旅客服务流程和要求、无成人陪伴儿童服务流程和要求、担架旅客服务流程和要求、轮椅旅客服务流程和要求、其他特殊旅客服务流程和要求、不正常航班类型及责任划分;保障服务。离港系统操作包括1个模块,登机服务知识模块。 配载包括课内实践和离港系统操作两个部分,共15个模块。其中课内实践部分包括11个模块,分别是最大业载计算、业载分配、预配、重心位置表示、重心位置计算、载重平衡图表结构、图表填写-修正基重、图表填写-最大业载、图表填写-实际业载重量、图表填写-飞机实际重量、图表填写-折线图。离港系统操作包括4个模块,分别是操作界面、信息查询、建立航班、计算机配算飞机重心。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CCAR-271TR-R1. [2]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际运输规则:CCAR-272TR-R1. [3]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修订《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的决定:CCAR-271TR-R2. [4]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重量与平衡控制规定:AC-121-FS-135. [5]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Ground Operations Manual.9thedition. [6]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Travel Information Manual?(TIM). [7]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Baggage Reference Manual 4th edition. [8]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Airport Handling Manual 40thedition.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先导,先学后教,模块化训练在高职《民航运输生产组织》课程中的应用”(编号:QJY201710108)。 作者简介:趙晓硕(198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专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