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路径及策略探析 |
范文 | 嵇娟娟 [摘? ? ? ? ? ?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下,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面临新的挑战。现在的大学生思想观念与之前大不相同。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先入先得”。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有利于加强人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促进人事制度的持续稳定发展。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技术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路径及策略。 [关? ? 键? ?词]? 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1?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104-02 时代在变化,文化在繁荣。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培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重点。“如何培养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并指出:以道德教育为抓手,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活动都要保持好的质量、好的特色、好的责任、好的效果,促进思想、政治、业务相互配合,协同创新。这就是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全程保障。通过理论知识和教育技术的结合,共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浅谈围绕教育体制、教育课程、教育制度,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并确立探索路径。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与理念 “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课堂思政教育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模式,对各种活动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立德育人”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管理服务理念之一。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内容经过综合改革,逐渐向探索和创新转变。经过对这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上海逐渐形成了“课程思政”的理念,推出了“中国系列”等课程,选择部分高校学生通过企业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挖掘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课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环境资源。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融入教学改革,使道德和文化渗透到思政课程的各个方面。课程思政以“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活动目标。众所周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高等教育的本质出发,从核心课程改革的高度,把握国家战略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各类课程,探索政治、经济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理念。 二、什么是“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机制”是指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地培养科研、教育、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环境、网络、心理健康、金融、社会团体等方面的人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背景为指导,倡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学校建设。“三全育人”的三个基本点是:(1)全员育人,学校各有关部门以及全体人民教师及教职工均可进行培训,强调育人的使命感;(2)全过程育人,学生通过学习使自身专业和思想素质得到提升,教育教学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3)全方位育人,经济持续不断发展,各方面文化建设朝多元性发展。 思想教育课程与育人机制的协作机制是指当前的教育支持整合资源,综合配套改革,重视建设长期规范的教育模式。 三、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价值观,打造全员育人工作能力发展模式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各科教师、辅导员、管理员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工作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工作机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健康人格,教师承担教学过程中传递思想的任务,另外,发挥家庭生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的教育功能。在大数据和信息时代下,网络使思想政治建设处于复杂环境中,网络教育对受教育者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建设积极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引导、传播正能量信息,发挥网络教学的正面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育人方式。在发展过程中,“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让学生在育人、合作中充分发展,提高思想观念。 四、注重传道授业,育人育才有机统一,实现“全过程”育人 在每一课程中,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理论基础知识、价值观、精神追求等,学生自己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也就是说,课程思想必须贯穿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 各门课程具有传授学生知识、理论、方法、经验等功能,又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着独特的价值内涵,具有一定的精神塑造和价值塑造教育功能,如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民族的理想信念、民族认同、历史教学课程让学生认识社会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汇集了其他课程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极具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是其他课程的延伸,它是促进教育改革的“示范田”。 各门课程都具有优良的传统的教育整体管理功能,这有赖于对学生德育教学语言的挖掘。数学、英语、科学和音乐等课程的精炼,丰富道德元素,促进智育、体育和美育的结合。以课程为基础,设计并编制开发性教学模式。针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策略、方法、资源等,制定试点方案,进行指导准备。在试点基础上,从教学设计方法、主要研究资料、教学环境资源信息管理发展策略、教学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和教学方式进行数据分析评估等,提出评价建议等带有建设性意见的方案。 五、融合汇通,全面发展,追求“全方位”育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育的本质,把“四个正确认识”作为根本任务,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用正确的眼光和方法来观察发现问题,把握中国历史经济发展的方向,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促进学生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时强调,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家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见解、具备运行分析综合管理能力素质和奋斗的创新创业精神。故需要开展全面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教育,拓宽内容、明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加强法律教育、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规范、行为趋同,深化和谐社会等。以考核、谈话、观察、心理疏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成长等多种教学评价管理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课程理论,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优势所在,其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学过程中通过数据挖掘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教育教学中的文化资源,让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正确价值观,追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落实,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 六、構建课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可行性 思想政治课的提出是为了实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目的,实现与其他课程的协同作用。不论是“三全”教育还是十全十美教育,都是管理与教育理念的体现。转变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实现多元的传授知识、发挥教育管理理念的作用。现实的课程教育教学中往往都是由于各种问题和原因把课程思政书本化、模式化,教育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活动课程设计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在教材中引入思政教育,培训指导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体悟育人的使命感,发挥自身重要作用,并使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形成“三全”教育结构。 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根据课程学习特点,深化课程管理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研究等方面的改革,注重政治认同、民族意识、文化自信等课程知识的传授,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课程思想政治学习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发挥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正能量作用。 总之,教育课程与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协同组合,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管理和技术的结合,各部门、各教工协同育人,建立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形成全员育人模式,将二者之间进行科学有效协同,促进思政教学设计效果最优化。通过学习知识,传播政治教育思想,挖掘每门专业技术课程的价值要素,充分认识到每门专业课程的内容都是思想政治价值要素的素材来源,并以新时期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思想政治知识凝聚教育内在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把握时代发展方向,掌握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学习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本质。以思想政治的考核标准、激励机制、考核评价等实现学生全方面能力的提升。 为了促进教学管理创新,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建立起强大的思想路线,以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言论。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更新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创新产品设计思维,以新思维激发新思路、新方法,以新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这些新问题,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超.高校思政面向学生主体的“三全育人”机制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11(91):259-260. [2]腾跃民,韩锋.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及策略分析[J].山西能源学报,2018,12(6):45-47. 编辑 武生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