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中的比喻开启主旨的金钥匙 |
范文 | 孙娴 文章不管篇幅长短,亦不论文体之别,比喻、拟人、引用、双关等修辞的运用,让标题像美丽的贝壳点缀着散发着墨香的书海,而比喻性标题无疑是其中最值得欣赏和玩味的一个。比喻性标题,还有点明、暗扣主旨,再现人物品质等多方面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抓住这点,无疑是找到了一把打开文章之门,开启主旨的金钥匙。 在敘事类文章中,学生往往苦于内容的概括和主旨的归纳,而找到比喻性标题这一捷径,就会走出山穷水尽的困境,直达柳暗花明的幽静。而这样的标题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不乏其例。 《变色龙》原是蜥蜴的一种,其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这本是弱肉强食的动物界中小动物们借以保护自己的一种伎俩。契诃夫用这种比喻性标题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奥楚蔑洛夫的“遇见所有的富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鲁迅语)的本质,就能理解他出尔反尔的一变再变。而他又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是沙皇专制警察的化身,文章讽刺、批判的矛头又直指向那穷凶极恶、崇拜官爵的俄国的沙皇专制主义。这一主题得以如此淋漓尽致地揭示,“变色龙”这一比喻性标题起到了开门钥匙的作用。 类似的标题还很多,如《紫藤萝瀑布》中“瀑布”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十多年前的那株紫藤萝如今是枯木逢春、繁花似锦的景象,而且暗扣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主旨(“瀑布”呼应“长河”),并表达了作者以“加快了脚步”的激情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潮流中去的看花赏花启示。 同样在议论性文体中,抓住比喻性标题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作者阐明的道理。 “未知数”通常用来比喻未知的事物,岑桑用《失败是个未知数》的标题来论述“失败并不是最终结果”这一道理,显得非常新颖和有说服力。而文中“岔道口”的比喻是这一说法的前奏,让学生明白并坚信失败并不可怕,即使站在“失败”这一岔口,只要选择了吸取教训、奋起拼搏之路,就会有成功的希望,就会找到人生方程的解,也信服地接受了“失败是个未知数”的观点。这也成功地为学生上了一堂人生辅导课。 富兰克林的《哨子》中“哨子”的比喻,让人明白人们往往为追求“权势”“名望”“财产”“玩乐”“虚荣”“荣华富贵”之类的哨子而付出了太高的代价,从而让人理解“人类很大一部分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即哨子)的价值做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的道理的同时,学会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和追求是否值得,从而也加强和完善了自身修养。 三大文体中的说明文,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诸如《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找书的金钥匙——书目》等,《大自然的语言》更是其中的佳题。而这些标题中的比喻对说明该事物的特征和事理的作用也是很突出的。 “物侯”和“物侯学”本是冷僻的专业术语,如用它们做课题则毫无吸引力,而《大自然的语言》就很容易吸引读者,并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这些物侯现象像是大自然在传递的信息,提醒农民安排农事,这样的标题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侯学知识的兴趣。综上所述,把握好标题,扣住其中的比喻修辞所起到的作用,就能准确地把握主旨并解决相关问题,这无疑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找到了一条捷径。 其实比喻性标题还只是一例,纵观初中语文所选篇目,运用其他修辞手法也很多:如一语双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又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抓住了这条主线索,就能理解爸爸对我的鼓励、惩罚和插叙的写法,以及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运用象征类的《小橘灯》,“小橘灯”是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的象征,而这种精神就像“朦胧的桔红的光给黑暗中的人们以光明和希望”。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确实为文章的标题增色不少,也为读者理解文章主旨立下汗马功劳。 抓住这些标题及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并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其他“裙带”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这也为阅读和欣赏找到了一把金钥匙。如解答“标题及句子中比喻等修辞的表达效果”之类的问题时(记叙文阅读),不妨按这样的思路完成:先说明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次说明这种修辞本身的表达效果,再加上表述对象的特征,最后说明作者的情感! 同时在教学中研究和强调这些比喻性标题的作用,还给学生写作中的一个环节——拟标题起了个示范作用。现在的中考、高考作文多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或半命题作文,都需要学生自行拟题或完成标题,这样学以致用,读写结合,巧用修辞,相信学生一定会拟出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标题。如在作文训练时,我借用2011年福建泉州市中考作文题目(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不仅仅是标点符号,它们各自蕴含着丰富的意义。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就所领悟到的意思,结合生活经历,或叙事,或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有学生就巧用修辞拟出《我拒绝你,句号》这样的标题来表达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积极人生态度。再如用201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作文试题训练是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有的学生就抛开“告别”这样简单直白毫无新意的题目,另辟蹊径,借用比喻,用《心海里的那朵浪花》为题,叙述自己对童年好友的挂念。 总而言之,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关注、探究、强调标题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