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分析 |
范文 | 韦艳红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5例腹泻患儿,所有患者均给予推拿治疗。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发热、腹泻、呕吐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腹泻、呕吐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腹痛、胃胀、大便含脓、血便)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过程中给予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缩短症状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可减少不良反应,可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效果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种疾病常发于夏秋季节。多是因为患儿外感风寒或者暑热,内伤乳食,而幼儿脾胃本身较弱,在这种状况下,就很容易运作失常,难以发挥其正常的功能[1]。故而,使得患儿产生腹泻。婴幼儿腹泻会对患儿的消化造成嚴重的影响,且由于腹泻的次数过多,会使得患儿快速出现脱水或者虚脱等现象,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使得病程延长,直接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营养吸收,严重时,还会使得患儿出现酸中毒,直接威胁其生命安全[2]。面对该种现象,临床对婴幼儿腹泻尤为重视。临床常用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相对一般,无法最大程度的保证患儿的健康。我院在临床治疗婴幼儿腹泻中,使用小儿推拿,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5例腹泻患儿。观察组中有35例男患儿、13例女患儿,平均年龄为(2.14±0.68)岁、平均病程时间为(38.2±2.6)d。对照组中有33例男患儿、14例女患儿,平均年龄为(2.25±0.54)岁、平均病程时间为(37.9±2.1)d。患儿的基本情况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和排除标准[3]:(1)纳入标准:反复发作、大便次数增多,或食后好泻,可有腹痛、食欲不振、呕吐、恶心、烦躁等症伴发,大便常规检查见水样、绿色、黄色、蛋花样便,有食物残渣、奶块夹杂,镜检有脂肪球,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2)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1)对伤食泻患儿可采用推拿200次~300次清大肠、200次~300次清胃经、清板门100次~200次方法;(2)对风寒泻患儿可采用推拿200次~300次补脾经、200次~300次揉外劳宫方法、补大肠100次~200次方法;(3)对湿热泻患儿可采用清大肠100次~200次、推六腑和下七节骨100次~200次方法;(4)对脾虚泻患儿可采用补大肠和脾经20次~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200次方法。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护理内容有:其一,与腹泻患儿家长沟通,以期获得家长帮助,叮嘱家长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合理饮食(由于患儿的脏腑较为娇嫩,所以需为多提供清淡易消化食物);其二,保持轻柔的推拿力度,注意观察腹泻患儿的大便次数和形状,预防臀部变红,详细记录腹泻患儿的体温和饮水次数等。 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以下护理方法: (1)知识普及:知识普及主要针对患儿、家属,护理人员可通过沟通交流方式、婴幼儿腹泻知识手册、多媒体放映婴幼儿腹泻PPT、图片、视频等方法开展婴幼儿腹泻知识普及,让患儿、患儿家属深入了解婴幼儿腹泻,明确对症治疗的重要性,不合理治疗对疾病的影响。知识普及期间,需耐心、详细的为患儿。家属讲述婴幼儿腹泻知识,让家属学习婴幼儿腹泻的一般治疗方法、护理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在知识普及结束后,耐心询问患儿、家属是否存在疑虑,为患儿、家属解答疑虑。(2)病情监测:多数患儿发病后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如腹泻、高热、呕吐等等。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儿、家属学习如何监测疾病,提高患儿的疾病自我监测能力,提高患儿家属的疾病监测能力。如患儿用药后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无缓解,可能是因为药物效果一般。需上报医护人员,调整治疗方案。(3)饮食健康教育:想要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更快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做好饮食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急性患儿的胃肠道负担比较重,消化能力、营养吸收能力均有下降。患儿家长不能一味的给患儿进补,避免营养过剩,避免胃肠道负担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传授患儿家长,正确喂养患儿。如患儿在哺乳期,则给予母乳喂养,母亲尽量使用清淡好消化又具有一定营养的食物,避免母乳营养过多,患儿难以消化。如患儿可正常饮食,则多给予半流质食物、流质食物食用,减轻胃肠道负担。治疗期间一旦出现脱水、腹胀症状,需立刻上报。若症状比较严重,需禁食给予静脉输液。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三天内腹泻停止且大小便次数恢复正常且患儿精神状态良好;有效:三天内大便次数相比起治疗前减少70%且大便质地黏稠成形;无效:治疗结束后腹泻患儿的大便次数未减少)。 两组患儿的发热、腹泻、呕吐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腹痛、胃胀、大便含脓、血便)率。 1.5 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发热、腹泻、呕吐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腹痛、胃胀、大便含脓、血便)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发病相对较快,对患儿影响也十分明显,一年四季都有发病的可能,以夏秋两季最甚。临床认为,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发育未完善,功能相对较弱,而幼儿在成长中,对于营养物质的要求较高,因此,消化系统负担较重,很容易就存在损伤。内伤乳食与外邪入侵的双重作用,极易引发脾胃功能的紊乱,自然也就使得患儿产生腹泻腹痛等现象。 小儿推拿以中医医理作为基础,針对患儿的具体状况,采用按摩的方式,来对患儿的具体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该种治疗方式相对药物使用来说,降低了对患儿体内各种菌群平衡的影响,同时,患儿本身消化功能障碍,对于药物就会存在一定的排斥或者难以吸收,药效自然也难以发挥。而推拿的方式,不需要通过消化系统作用,可准确的对患儿产生效果。再者,临床药物或多或少会存在副作用,药物的使用可能对患儿的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故而,减少药物使用也是患儿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婴幼儿腹泻中使用小儿推拿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儿的健康得到最大程度地保证,且其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学习与操作难度较小,家长也可进行简单的学习,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故而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综上所述,在婴幼儿腹泻进行推拿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曾萍芳.小儿推拿治疗联合药浴在婴幼儿腹泻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0(17):96-97. 代君茹,付跃馨.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6):149-150. 胡旭辉.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11(7):185-18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