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包英华:校企共建谋发展 合作共赢谱新篇
范文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自20世纪末开始,立足国家政策变革和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调整专业方向,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六共、五对接”二元育人机制。即“共把方向、共定模式、共设课程、共享资源、共同育人、共同评价”和“对接行业定专业、对接产业定模式、对接岗位定课程、对接学生定教法、对接企业定学生标准”。学院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校、企业、学生共赢为原则,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为北京化工集团的调整转型提供技能人才服务,还为首都航空航天等高精尖产业提供不可或缺的高技能人才支撑。在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中,学院主要采取的形式有: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工厂;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培训中心;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车间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车间,即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以企业真实的生产性任务为载体,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和教师。一方面,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完成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有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开展技术培训和行业大赛等,有效提高了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弥补教师企业工作经验不足的缺欠。通过引企入校,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如学院引进北京圣蓝拓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校内建立一个维修车间,他们有真实机床维修任务,通过维修任务培训学校教师,培养在校学生,同时能够解决学校实习机床出现的疑难问题,使学院新成立的数控维修专业快速成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青年教师和学生全国技能竞赛获奖,毕业生得到机床研究所、精雕等高新技术企业高度认可。

    目前学院以这种模式开展合作的企业有中检华盛(北京)分析检测有限公司(原北京聚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培训中心

    校企共建校内培训中心,即将企业的培训设备、课程、技术等引进到学校,校企共同开展学生培养、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学生评价与考核等;同时,企业借助学校的声誉扩大知名度,借助学校资源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等。校内培训中心形式分为多种类型:基于订单培养的培训中心、基于世界先进品牌的培训中心、基于先进技术的培训中心和基于高技能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学院依托培训中心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技术交流和推广、工艺研究等。目前,学院与一汽大众奥迪、东风标致雪铁龙、巴斯夫、西门子、TESTO等企业建立校内企业培训中心总数达21个。

    如东风标致雪铁龙在校内按照4S店的模式建立一个培训中心,为学校免费提供最新车型车辆和培训课程,按照企业维修要求,培训教师,取得其培训师资质。学校每年为北京地区的标致4S店提供一个订单培养班,另外学院还可以承担4S店职工培训任务。类似的有北京现代、巴斯夫等。

    校企共建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即学校与高端企业建立密切关系,共创学生实习环境和岗位,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一方面,学生企业实习,提前感受企业文化和环境,认知企业规范标准和要求,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目前学院主要有学生顶岗实习、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两种模式。另一方面,教师到企业实践,根据教育部门对职业院校教师管理规定和职业院校教师特点,学院教务处牵头为每位教师量身制定《个人成长方案》和《任务书》,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等活动,对每位教师有目标、有计划、针对性的培养,提升每位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为一体化教学和课改的实施提供师资保障。

    基于以上三种校企合作形式,学院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两大育人模式和三大培训模式。

    1.两大育人模式

    育人模式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即校企共把方向、共定模式、共设课程、共享資源、共同育人、共同评价。学院与用人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同选拔学生、共同完成学生培养/培训、共同评价学生,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教学内容即工作内容,考核标准及企业用人标准”。学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分为多种类型:一是与用人企业直接订单,如北京精雕班、京东方班等;二是与企业供应商形成订单,如和汽车主机厂东风标致、北京现代;三是和行业协会或集团订单,如分析仪器协会,航天科技集团等。订单培养模式下,也形成了校企共同开发一体化课程的模式、企业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

    基于多种订单培养类型,学院连续三年实现了100%与企业订单招生,毕业生培养质量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

    育人模式二:“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学校自2009年开始技师招生,通过八年的改革与实践,总结出“以校企合作为基本模式、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项目管理为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发挥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岗位技术指导能力”的“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延伸和拓展,遵循校企协作、工学交替、课题引领、双师培养、全程监控、多方考核的原则,实施校内学习技师层级课程1.6年,企业培养20周(约为0.6年)。“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是由纯粹的学校培养转变成学校、企业共同培养;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学校内代表性工作任务”到“企业内真实生产课题”为载体的学习过渡;实现了专业知识、技能与学习工作过程知识的衔接,从知识体系、技能结构、生产规范、人际沟通、责任意识等多方面进行训练,不但实现了对技师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组织整理、优化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社会能力上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养成和培育,切实达到了专业技能和非专业能力皆优的新时代技师要求;由学校单方评价转变为真实的校企双方评价,做到了学校、企业学制技师培养的融通。

    2.三大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一:定制化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模式。根据企业对岗位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的定制化工作岗位参加实践体验,总结提炼出企业对该岗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为企业定制技能人才培训方案,通过企业评审认可,共同实施培训和评价工作。如:中航工业弱刚性薄壁深腔加工培训包开发、新型航天复合材料加工培训、岗位员工“四新”培训包开发,北京奔驰数控加工岗位培训包开发,京东方维修电工岗位培训包开发等。

    培训模式二:技能比武强化训练培训模式。为了更好地将企业对技能人员技术提升需求,通过竞赛打造领军人物的目标,由学院专家级教师参与企业竞赛方案的制订,分析提炼竞赛技术特点和技能要求,针对参加技能竞赛企业的生产特点,制订赛前培训方案,确定培训课程,由学院专家级教师实施培训,由校企共同承担竞赛评判。如:中国航天科工一院数控车工比赛、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加工中心操作工比赛、兵器工业集团机床装调维修工比赛、奔驰汽车工业机器人装调比赛等。

    培训模式三:企业内部标准化作业培训模式。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培训,针对集团化企业对产品服务标准统一化的要求,由牵头企业制订标准课程和培训标准模式,按照企业提供的培训课程开展内部标准化培训,校企双方按照固定模式开展培训质量评价,并取得培训资质。如:航天科工焊接工艺培训,北京奔驰汽车装配培训,发酵院白酒国标贯标培训,美国热电液相色谱应用技术培训,一汽奥迪汽车钣金维修培训、汽车机电维修工培训,标致雪铁龙汽车机电维修工培训等。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得到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確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说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还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作为地处首都的技工院校,北京市城市功能的调整给我们所有职业院校带来了新的挑战。接下来,我们将按照“走高端化、国际化、内涵发展之路,办有特色、有品牌的首都技工教育”的发展定位,服务北京“四个中心”的规划目标,继续寻找符合北京市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端企业,与企业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建设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培养教师梯队,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引领更多的有志青年成为一流工匠,创造一流产品,为《中国制造2026》国家战略的深化推进,提供更多更加优秀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支撑,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