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负刍fǎnqiú-fùchú裘: 皮袄。反裘: 反穿皮袄(古人穿皮袄一般毛朝外,反穿则毛朝里)。刍: 柴草。负刍: 即背柴草。反穿皮袄背柴,是怕磨掉毛。形容人贫穷劳苦。出自《晏子春秋·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 晏婴从齐国去晋国,在中牟看到一位反穿皮袄背柴草的人在道旁歇息,便派人前去了解那人的情况。那人称自己为越石父。晏子又上前问他为何到这个地方来,又为什么为人臣仆。越石父一一作答,晏子在征得他同意后,用一匹驾车的马将他赎出,并用自己的车子将他带走。至歇宿地,晏子却未向越石父打招呼,下车后就直奔室内,尚未下车的越石父一看晏子是这种态度,马上提出要离开。晏子得知后派人问是何原因,越石父说,他为人臣仆三年,没有人真正了解看重过他。晏子赎他之时,以为获一知己。但现在晏子不辞而入,还不是不了解不看重他吗?晏子获知是因为这个,便出来向他解释、道歉,并立刻改变态度,以上客相待。 “反裘负刍”这一典故也常用来比喻愚昧不知本末,如西汉·桓宽《盐铁论·非鞅》写道:“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这里的“反裘而负薪”即此义。
反裘负刍反裘,反穿皮衣 (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此指毛朝里,刍,即薪。意谓反穿皮衣而背柴。 (一) 形容贫苦劳苦。相传春秋时,晏婴往晋,行至中牟,见越石父,反裘负刍。婴因解一匹驾车之马替他赎身,使之免于冻饿。见《晏子春秋· 内篇上》、《吕氏春秋·观世》。《史记· 管晏列传》 张守节正义引作“反裘负薪”。 (二) 比喻愚昧不知本末。史载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汉桓宽《盐铁论·非鞅》:“盖文帝之时,无盐铁之称而民富。……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又见《汉书·匡衡传》。 主次颠倒
主次颠倒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倒果为因 变被动为主动:反客为主 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主客颠倒 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头足倒置 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物的地位摆颠倒了:轻重倒置 颠倒了事物的主次位置:颠倒 大忘 本末倒置 倒置本末 处事违反常规或主次颠倒,本末倒置:耳视目食 耳视目听 本末倒置,不合常理:撑岸就船 为物伤身,轻重倒置:剖腹藏珠 剖腹藏宝 破腹藏珠 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爱毛反裘 愚昧无知,本末倒置:反裘伤皮 轻重倒置,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弄颠倒了:舍本逐末 舍本求末 舍本从末 舍本事末 离本逐末 离本趋末 离本依末 离本徼末 降本流末 抱枝拾叶 寻流逐末 损本逐末 捐本逐末 逐末弃本 逐末舍本 弃本求末 弃本逐末 不明事理,舍本逐末:反裘负刍 反裘负薪
反裘负刍刍:柴草。反穿皮衣,背着畜草。形容做事轻重倒置,主次不分,好的动机得不到好的结果。也作“爱毛反裘”。战国时,魏文侯外出游玩,在路上看到一个反穿着皮衣的人背着畜草往前走。魏文侯问他为什么这样穿,那人回答说:“我爱惜皮毛啊。”魏文侯反问他:“如果把外面的皮磨光了,里面的毛将附着在哪里呢?”对方听后无言以对。(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