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反衬
释义 反衬

反衬

为使主要描写对象的特征更鲜明突出而以性质不同或相反的事物与之映衬对照的一种衬托技法。如以假衬真,以且衬美,以恶衬善以及悲喜互衬,庄谐互衬等。“蝉嗓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即是对反衬技法的一个生动解说。写作中巧妙运用反衬技法,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使被衬托的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并可使作品形成波澜跌宕之势,避免艺术上的直、露、浅,陋,丰富作品的生活内容,加深其思想意蕴,对刻划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具有重要作用。《诗经·采薇》 中的“昔我往矣,扬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用反衬技法,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把被迫出征的奴隶离乡的痛苦和归家的欣喜两种心情表现得更为强烈、深沉。《红楼梦》将林黛玉之死与薛宝钗出嫁安排在同一时刻,用封建礼教卫道士“出闺成大礼”的非凡热闹反衬封建礼法叛逆者“魂归离恨天”的凄凉悲绝,使林黛玉的悲剧更加震撼人心,加强了作品对封建礼教及其卫道者的批判力量。京剧《杨门女将》“寿堂惊耗”一场,当天波府内杨家老小张灯结彩为杨宗保庆贺寿辰之际,传来杨宗保疆场殒阵的噩耗,悲愤欲绝的穆桂英为不让佘太君看出内情而强颜欢笑,簪花饮酒,外喜对内悲的反衬,既使情节发展起伏跌宕,又使穆桂英的性格得到多方面的表现,显得更为充实丰满、光彩照人。至于象“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 (毛宗岗《〈三国志演义〉第四十五回批语》) 那样用不同性格的人物反衬主要人物,更为常见。
运用反衬技法,须注意主体与客体之间不论是不同还是相反,各自的特点都必须鲜明、突出,且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否则就难以构成尖锐、鲜明的对衬。具体用笔着墨,尚须主次分明,不要主体客体平分秋色,将用客体陪衬、突出主体的反衬变成双方互相生发的对比。


反衬;正衬[旁衬]


○反衬fǎn chèn

(名)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利用和主体事物相背反或相差异的特点及不同情况,从反面衬托主要事物的辞格。


●正衬zhèng chèn

(名)利用事物的类似条件,利用和主体事物同类或相近的特点及属性来正面衬托主要事物的辞格。也说〖旁衬〗。


反衬fǎnchèn

〈动〉从反面来衬托:古人有“鸟鸣山更幽”的诗句,“鸟鸣”反衬“山更幽”。
【同义】衬托。


反衬

又称反映。映衬之一。用相反的事物(衬体)作背景,烘托主体。如“我进过各式各样的剧院,见过各式各样的舞台,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新式的,富丽堂皇的建筑,描金点彩的壁饰,妙曼优美的顶画,凝重生动的雕塑,升降旋转的戏台,传情刻意的场景,变幻如梦的照明,垂垂若深藏人生秘密的绒幕。但使我魂牵梦萦的,却是故乡镇上古朴的庙台,村口河边临时搭成的戏棚。”用各式各样富丽华美的舞台反衬“故乡镇上古朴的庙台,村口河边临时搭成的戏棚”,寄托了“我”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参见“映衬”。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