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
范文 | 苑兆静 方喊柳
【摘 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所选80例精神科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基于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和观察组(优质护理,40例),对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简明精神量表评分差异较小(t=0.006;P=0.995);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t=7.312;P=0.000);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00%)较对照组(77.50%)高,差异显著(X2=5.165;P=0.023);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t=14.328、11.813、12.612、8.543、10.895、7.724、11.167;P均为0.000)。结论:为精神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模式,除改善精神状况外,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生活质量;优质护理干预;简明精神病量表;满意度;精神科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in the nursing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Methods 80 psychiatric patients selected in this paper were all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Based on the parallel control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4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quality nursing, 40 cases). The scores of concise psychiatric scal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nursing (t=0.006; P=0.995); after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7.312; P=0.000); in terms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00%)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7.50%),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X2=5.165; P=0.023); in term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In terms of mental health, physical pain, vitality and overall health scor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14.328, 11.813, 12.612, 8.543, 10.895, 7.724, 11.167; P=0.000). Conclusion to provide high-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for psychiatric patients,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 mental stat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quality of life;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cise psychiatric scale; satisfaction; Psychiatry 同一般疾病相比,精神病特殊性顯著,其具有显著的情感障碍、思维障碍及行为障碍,同时部分伴有明显的过激行为和极端想法、情绪,因此患者的安全工作特别重要[1]。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围绕着患者病情进行,未及时关注患者情绪改变时的交流及沟通,护理效果不理想。据有关资料显示[2],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与精神科患者临床需求更加符合,其围绕患者进行,更注重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从整体角度分析,应用价值更高,可及早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并进行相应疏导,从而改变精神科患者极端想法[3]。基于此,本文就精神科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简单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精神科患者80例收入实验中,以平行对照法为基准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中,有20例男,20例女;年龄最小与最大分别是18岁和79岁,均值(38.95±2.51)岁;患病时长:2年至21年,平均患病时长(4.46±1.65)年;观察组(40例)中,有22例男,18例女;年龄最小与最大分别是20岁和78岁,均值(39.02±2.48)岁;患病时长:2年至20年,平均患病时长(4.51±1.59)年;在临床资料方面,两组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用药指导、衣物穿着指导等,防止因为用药错误带来的不良反应,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求助设置、医疗设备正确使用方法等。 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详情如下:①心理疏导。治疗期间,患者很容易出现抑郁、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这些均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情绪出现的因素进行相应的疏导和劝解,帮助其释放内心压力,从而保持良好心态;②健康知识宣传。由负责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健康知识,协助两者进一步认识、了解自身疾病有关知识,促进患者依从性提高,以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更好的接受治疗。③用药干预。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培训,指导患者日常用药,同时防止患者私自调整药物服用剂量、次数和时间,禁止其养成不良用药习惯。④病房设置。精神科患者具有显著的情绪波动,可能出现坠床、跌伤等意外事件,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将病房管理工作做好,具体有病情消毒、卫生和清洁等,同时将防滑显著标志放置在卫生间等位置,并将防滑垫放置在卫生间[4]。⑤强化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对不同时期病情变化、情绪变化全面了解,进一步观察、监测患者不稳定情绪及自杀倾向者,将危险物品安全检查工作做好,防止患者在没有监督时出现受伤、自杀等事件。⑥生活干預。由护理人员负责监督患者洗澡、洗头、衣物更换等,同时将剃须、理发和指甲修剪等工作做好,及时更换床单、被罩等。此外,以病情变化、合并症等为依据,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同时将保暖等工作做好,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1.3 观察指标 对80例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生活质量判定依据是SF-36[5],其总计包括8项指标,分别是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和总体健康,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研究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和[n(%)],检验值分别是t、χ2;两组对比经P判定,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护理后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下表1。 2.2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同对照组相比高,差异明显(P<0.05),详情如下表2。 2.3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具体如下表3。 3 讨论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疾病患病人数逐渐增多。目前,精神疾病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治疗、预防精神疾病同时也是全球重视的一个问题。临床上,患者很容易出现幻觉及妄想等临床病症,严重影响了部分患者认知功能,与此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其自知力、情感及行为等。通常情况下,精神科患者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且外界刺激敏感度较高,所以治疗期间应加强对这点的关注。除此之外,有些精神科患者因为未准确认识自身疾病,并未对外界刺激处理,进而出现危害到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危害到自身的行为[6]。因此需结合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治疗方法,从而减轻临床病症,同时增强疾病治疗自信心。据有关资料显示,治疗患者的同时,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可对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有效控制,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由实验结果发现,在简明精神量表评分、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法方面,观察组护理后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可见,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开展,可显著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状态,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是95.00%和77.50%,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高,差异显著(P<0.05)。由此分析,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有助于护患关系发生改变,促进满意度提高。 总之,予以精神科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同时可使精神状况改善,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马红英, 严芳, 王剑英, 等. "一科一品"创建活动在精神专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5):593-597. 汤晓红, 龚舒萍. 优化护理流程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 3(4):117-119. 孔丽华, 祁恩秀, 王静.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11):1509-1511. 张丽琼, 盛伟, 冯梅, 等.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观察[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23):3226-3228. 张欣欣.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对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预防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 3(1):62-64. 赵淑娟.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4):536-53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