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科研经费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 |
范文 | 周鄞洁 [摘 要]面对科研经费历年递增的现状,本文从立项、研究、验收三个阶段全面剖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之高效化、科学化、透明化。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4.012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4-00-02 1 研究背景 上海市统计年鉴显示,从2000-2015年(如图1所示),R&D经费逐年递增,从最初的76.73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936.14亿元。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阵地,如何合理合规使用科研经费,减少审计出现的问题,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高校科研经费问题展開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为高校科研经费规范管理提供绵薄之力。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分为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研究阶段的经费支出与监管、验收阶段的经费决算与评估。 2.1 立项阶段经费预算的主要问题 (1)课题负责人忽视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在编制预算时,“拍脑袋定预算”,缺乏详细的计算依据,这样的预算大多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弹性预算”“粗放预算”“虚假预算”。 (2)财务部门未发挥预算编制应有的指导作用,没有或缺少对课题负责人在财务和预算编制上的培训。课题负责人编制预算后,财务部门在审核环节同样缺乏严格的审核与有效监督。 2.2 研究阶段经费支出与监管的主要问题 (1)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管。在预算执行中,科研人员往往被“发票得到的难易程度”左右,彻底忽视自己的经费预算,导致个别类型的支出超出预算,而预算内支出却没有发生,特别是承担多个课题的科研人员,往往将几个课题的研究经费混用,导致与原预算大幅背离。 (2)对预算调整缺乏了解。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路线改变等原因导致的课题费用支出类别的变化,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但大多科研人员往往因为不清楚流程或是认为调整流程繁琐而忽略预算调整。 (3)财务会计科目与经费支出类别不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课题经费的要求与教育事业费的会计科目分类不一致,比如,因为数据采集而发生的市内交通费在科研经费中可归入数据采集费,而在会计科目中属于交通费科目。 2.3 课题验收阶段的经费决算与评估 (1)课题结项重成果轻决算。上级立项部门在课题结项验收时,注重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至于课题经费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往往不重视。 (2)缺乏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奖惩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的课题组没有奖励措施,同样,对预算执行情况差的课题组没有惩罚机制。 3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3.1 提升科研人员自身意识 很多科研人员常常认为,“我的课题经费怎么使用我说了算”,他们对科研、财务的相关经费制度不了解,又不愿花时间钻研学习财经法律法规,存在严重的“科研经费个人所有”的错误思想,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忽略科研经费的合理合规性,严重扰乱了科研工作的秩序。因此,要从源头切断、修正这种错误思想,一方面可通过举办讲座、交流会等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科研人员认识到依法执行预算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健全高校财务制度及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严厉杜绝不按规章制度执行的行为。 3.2 规范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首先,科研、财务部门在课题负责人编制课题预算时应给予培训与指导,使预算编制既符合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又适应高校的财务制度,合规合理,且兼具可操作性。其次,在预算使用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如确需调整经费支出的,应按照上级立项部门经费管理办法中预算调整的程序进行。就目前来看,预算调整流程有所简化,高校的预算调整权限扩大,资料费、数据采集费等预算的调整只需由学校审核,无需向上级立项部门申请。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加大科研经费绩效的考核力度。绩效评价结果好的课题组,在今后的课题申请中,应给予重点考虑与倾斜支持;而评价差的课题组,笔者建议在以后的课题立项中适当减少经费支持,真正做到预算的全过程监管。 3.3 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除预算的全过程监管外,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也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措施。审计处应当加强对科研经费的日常监督和设计,对科研报销中虚假经济业务严格查处,如,在人员经费发放中,严查是否利用第三方套现、是否违规转拨课题经费等。对已经结项的课题,要督促课题负责人在规定期限内按预算使用尾款,杜绝课题剩余经费的长期挂账,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由事后控制转化为事中控制,避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审计困难。 3.4 健全高校科研成本核算制度 目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已经将科研经费预算划分为直接经费与间接经费。直接经费用于与课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支出,而间接经费主要用于补偿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的水、电、气、房屋等成本支出。间接费用的推出,能够有效避免因科学研究成本支出而挤占高校教育事业经费的现象,但事实上,学校所提供的水、电、气、房屋等成本的核算并非易事,特别是文科类学校,没有固定的实验室,也没有独立计算的设备,因此,健全高校成本核算制度尤为重要。同时,针对科研仪器设备往往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高校资产管理处应做好清查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提升设备利用率。 3.5 构建一体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单一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已经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需求,将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与高校财务系统对接,构建连接科研、财务、审计的一体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迫在眉睫。首先,科研处在平台上录入课题相关信息,包含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立项单位、研究期限等,财务处给予每个项目规律性的经费编号,并在收到拨款后,将经费划到对应编号下,课题负责人可用工号登入该平台,录入对应课题的经费预算,并实时查询经费的到账情况、使用情况等,审计部门可以对课题经费进行实时跟踪,监管课题负责人是否按照预算严格执行经费。一是课题负责人能够清晰了解经费现有的支出情况及所剩额度,二是便于课题负责人编制结项决算表。通过该信息共享平台,各职能部门可快速、精确地获取课题信息,使科研经费的管理高效化、科学化、透明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亚静.浅谈高校纵向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6(36). [2]王建康,周梅.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5(14).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Z].2012. [4]黄宏杰,丁新农,倪丁花,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会计之友,2011(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