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技能强校 匠心育人 |
范文 | 姜国峰 刘保中
“一定会好好表现,把经过这段时间持续训练后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争取更好成绩。”2020年6月12日,即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山东省集训队第一次选拔考核赛的前一天,聊城市技师学院2017级建工系学生谷士才、孙德斌面对即将开始的首次考核赛信心满满。也正是他们俩,在2019年12月进行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山东省选拔赛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完善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制度,统筹职业学校教学体系和竞赛体系,建立健全大国工匠优秀后备人才早期发现、选拔和培养制度。技能大赛成绩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检验指标,是对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综合管理水平和教育发展成果的大检阅。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和助推器,直接引领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 近年来,聊城市技师学院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出台了《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把技能大赛工作作为促进教学改革,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对接国赛、省赛的标准,加强技能大赛的内涵建设,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技能大赛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收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发展”的良好效果。聊城市技师学院仅2019年就主办、承办各级各类赛项总计88项,其中承办全国赛项1项、省级赛项2项、市级赛项33项;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167项,荣获市级以上荣誉15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4项、省级奖项66项、市级奖项69项。在聊城市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该学院选手参加了49个项目的竞赛,最终有37人获得一等奖,总成绩稳居全市第一。在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上,聊城市技师学院取得了1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山东省选拔赛上,聊城市技师学院选手以大比分的优势包揽了该项目的前三名,为此,聊城市人民政府特地发去贺信,给予了亲切鼓励和热烈祝贺。特别是“混凝土建筑”项目选手、“砌筑”项目选手、“焊接”项目选手成功进入国赛集训队…… 以赛促学:骄人成绩展现工匠精神 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山东省选拔赛上夺冠后,谷士才、孙德斌一如既往、坚持训练,期待有更大提升。“训练很辛苦,手划伤流血是常事,但是孩子们没有一个叫苦喊累,很让人感动。这也算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吧。”指导老师李明这样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聊城市技师学院院长刘德云说。 一块块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的奖牌,是学院将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提升师生技能水平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打造大赛反哺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2019年,该学院举办第三届院级技能大赛,设置52个赛项,大大激发了学生参赛积极性,报名和参赛的有1 100多人,刷新了院级比赛参赛人数的历史记录。通过班赛、系赛、校赛的层层递进,学院形成了全员参与、阶梯式的培养模式,为参加市赛、省赛、国赛建立起了人才梯队。 聊城市技师学院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把技能竞赛作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大赛为抓手组建专业社团,赛项指导教师利用第二课堂、晚自习、周末、寒暑假开展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训练,培养技能大赛种子选手,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将技能竞赛的工艺方案设计与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相接合,在竞赛训练中纠正以前不佳的学习习惯,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高效学习;将技能竞赛的严格标准与自我管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自律、坚持,懂得一份付出一份收获,锻炼了毅力和刻苦钻研的能力;将技能竞赛的团队合作与重塑自身价值观结合起来,通过竞赛中的切磋、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身价值,提高交往能力、学会团队合作;将技能竞赛的竞赛规则与挫折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会胜不骄、败不馁,充分磨练意志。通过技能大赛,取得了“以赛促学”的预想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多年来,从学院参加比赛获奖学生就业情况来看,他们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并且赢得一致好评。 以赛促教:项目化教学助推内涵发展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与教学工作进行得顺利与否密不可分,同时也是评判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院以承办、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为抓手,更好地把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融为一体,将学生技能培养建设、教师教学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真正实现“以赛促教”。 以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据学院教务处处长周春山介绍,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必须紧贴企业需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项目和标准都是在进行调查分析,听取行业、企业部门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后设置的,“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是目前各行业正在应用的技术技能,所以,将技能大赛项目引入课堂,对我们的教学很有指导意义。” 据悉,学院正在进行项目化、一体化教学改革,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打造“做中学、做中教”教學做合一的项目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院将比赛项目植入课堂,把大赛项目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动脑动手,共同分析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让教师牢固树立了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的理念。职业技能大赛“赛的是学生,比的是老师”,是大赛指导教师理论实践教学的博弈。竞赛指导教师要熟知赛项的流程、标准等,要掌握“练什么、怎么练”,学生的理论和实操怎样才能达到最佳,这样就促使指导教师弥补自己知识能力的短板,拓展提高技术技能,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前沿性,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训练。为取长补短,指导教师还要与同行或其他专业教师商讨交流,切磋技艺,也促进了其他专业教师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引导作用,促进专业发展,推进课程改革,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实现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以技能大赛提升师资核心竞争力。学院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聘请国内行业知名专家到校开办讲座,选送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切实加强对骨干专业教师的培训。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提升了个人专业水平,开阔了视野,积累了更多的实战经验,提高了实践教学及综合技能水平,激发起干事创业的信心,并将这些反哺于教学。2018年,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王小菊参加了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3D打印技术综合应用赛项,并获得二等奖。2019年,她参与指导的本系5名学生分别组队先后在市赛、省赛、国家赛三项3D打印项目比赛中取得市赛第一、省赛二等奖、国赛一等奖的好成绩。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山东省选拔赛的指导教师——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师李明,2020年有一门课入选职业院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以赛促改:人才提档对接企业需求 在刘德云看来,让越来越多的专业优秀选手站上各类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并不是学院的终极目标,真正的目标在于通过比赛,及时了解掌握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要求,不断凸显办学特色和提升办学水平,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近年来,学院对接省赛和国赛的要求,在原有9 000余万元设备值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投资总额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8年用于实训室建设与改造的项目建设资金就有2 200余万元,新建和完善了机械加工技术、CAD微机室、液压与气动、汽车维修、建筑BIM、网络布线、工业机器人、焊接、电气、物流仓储、会计电算化等实训室。2019年学院对每个教学系部投入了70万元用来完善实训室建设,又一次改善了实训设施设备。特别是2020年学院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入1.48亿元建设聊城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并将基地建设成集“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社会培训、职业鉴定、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将进一步促进项目化、一体化教学实施,进一步提高参赛办赛能力,进一步推动学院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当前,随着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让原本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学有所长、有技傍身,为给企业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下、有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围绕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先后与高新区、开发区、临清市签订了政校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为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牵头成立了由28家企業参与的聊城市智能制造产教联盟;为加快聊城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设,牵头与聊城建筑行业的31家知名企业组建了聊城市装配式建筑产教联盟。2019年,在聊城市大数据局的指导下,学院牵头与26家企业成立了聊城市互联网创新产教联盟。联盟成员之间定期交流,研判聊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新变化、新需求,企业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学院成为技能教师,同时让企业参与学院技能大赛项目设计、实训室建设等工作,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一个个产教联盟的成立,搭建起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探索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为给企业培养急需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深耕细作,先后引进企业资源共建4个混合制二级学院。积极构建行业、企业、学校互动融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技能大赛方面,企业技术专家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设计院级技能大赛,使竞赛项目对接教学项目、生产任务,竞赛标准对接课程标准、企业标准,竞赛设计对接教学设计、生产设计,竞赛过程对接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备赛安排对接社团活动、企业实践。同时,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指导大赛,评判大赛。通过企业标准和竞赛标准的有机融合,实现了技能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通过企业人员参与技能大赛、参与实训教学,学生定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手段,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有了技能大赛的成绩做基础,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技能大赛使学院学生的就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近期,我院技能大赛的成果引起了行业关注及政府支持,也成为我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有力展示。2020年是聊城市技师学院确立的内涵提升年,未来我们学院9 000余名师生将继续同心协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赛促提升,实现学院技能大赛成绩的新突破,以人才提档对接产业提升,为地方经济和新旧动能转换做出更大贡献。”学院院长刘德云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