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字里行间,感受“离愁”之美
范文

    秦友娟

    摘 要:苏教版语文五上第七单元第25课《黄鹤楼送别》,用“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古诗的创作意境。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文为诗写,诗为文心。学生借文学诗,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关键词:离愁;黄鹤楼;送别;不舍之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79-2

    [案例背景]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对于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体会古诗的情感,实在不是那么容易,比如离别之情。如何让学生体会诗文中所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离愁”这一别样的情感之美,是我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

    [案例描述]

    一、借诗学诗,初定基调

    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赋得古原草送别》,生欣赏,可轻轻学唱。

    2.师生交流: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吧?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白居易送别远方的一位友人。

    (伴随着悠扬动听的旋律,耳熟能详的古诗就这样从每个孩子的口中轻轻流淌出来,淡淡的离愁别绪在课堂孕育着……)

    二、借字学诗,继续体悟

    1.你有过送别的经历吗?

    你和谁?在什么地方?谁送谁?有什么样的感受?

    个别学生交流送别经历,全班同学共同体会。

    2.师总结 亲人、朋友间,这种舍不得分别的感觉,我们有个词可以形容叫:依依惜别

    3.学习“依依惜别”

    “惜别”就是舍不得分别。

    “依依”是什么意思呢?

    一起学习“依”字的古汉字写法。

    一个人靠在另一个人的胸口,就叫“依”,“依依”就是,你靠着我,我靠着你,谁也不舍得和谁分开。

    (汉字的美在于其有情,看字形,便可以体会。如此的汉字,怎能不叫人多增添几分怜爱之情。二字,进一步让本节课的离别愁绪深结……)

    三、借史学诗,感悟不易

    1.同学们现在送别亲友时会依依不舍,是因为分别就会有很长时间可能会见不到。而在古代,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有时候一别可能就是永远,为什么?(路途远,不方便)

    2.所以,在我国悠久而浩瀚的诗歌史上,出现了很多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一首诗。题目分别叫《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中讲的是谁送谁?介绍: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距离是古代人与人见面的最大障碍,交通和信息的不便捷使得一别往往就是永远。这样的离别如今已不再,可当年,却是离人深深的痛,离别的愁绪,继续在课堂中酝酿……)

    四、借文学诗,情深意切

    解诗意

    1.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读诗。找找文中哪些句子给我们解释了诗意,提醒要逐句找,找到了后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伫立”:站立不动,一动不动。

    (2)“凝视”:一直看着一个地方不移开。不舍得移开。

    3.师生合作读。

    悟诗情

    1.同学们,这篇文章除了这两段给我们解释了诗意以外,还有很多内容,这些内容又讲了什么呢?

    2.我们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吧。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讀一读,有很有韵味的词。

    (2)“俯临长江”:俯:从上往下看紧临长江。(出示图片理解)

    (3)“飞檐凌空”:(看图,理解飞檐,一种特殊的建筑构造。凌空:升到空中)

    (4)再读这段文字。

    (5)两位诗人在看这些美景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此时两位诗人心里想的跟这美景没有一点关系。所以两位虽在看景,但心里只有彼此。特别是李白的心里只有即将要离开的孟浩然。这就叫:依依惜别啊!

    (6)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李白在诗中是怎样表达此时此刻心中只有孟浩然的。请同学们在古诗中找一找,你觉得哪个地方也能表现这一点?

    (7)理解“孤”: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时的李白眼中心中只有即将离别的人啊。这就叫:依依惜别

    3.同学们,你们看“文为诗写”,更是围绕诗的情感“依依惜别”来写。所以诗就是文章情感的来源,所以我要说,这诗就是文章的心啊(板书“诗为文心”)

    (看景却没见景,因为心里全是情,故而只敢看景,不敢看人,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滔滔江水也带走了离人满心的离愁……)

    五、借乐学诗,情在声中

    拓展延伸

    1.师生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送别亲友的时候除了喝喝酒吃点东西,还会做些什么吗?

    折柳(伤尽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唱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师:你们知道吗?古代人念诗跟我们现代人可不一样,他们所有的诗词都是吟诵出来的。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李白喜欢喝酒,李白的很多诗都是酒后所作。这首也不例外。酒后的他实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于是吟诵起来,你们想听听他是怎么吟诵的吗?当然,我们现在可听不到李白的声音了,只是很多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古人吟诵有一定的规律,非常简单,古代文人都会的,咱们今天也来试试,好不好?

    3.师范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模仿。

    (抑扬顿挫,平长仄短,深深的离别之情就在这回转的吟诵调中,学生们逐字体会,诗情从口中慢慢流出,诗人的离愁也在课堂环绕……)

    [案例反思]

    本节课,围绕课堂伊始感受到的“依依惜别”,从字、词、句、韵各方面贯穿整堂课的教与学。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深入体会诗人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一句句地读,一声声地吟,情感升华,体会也更深刻。

    本节课学生们对离愁有了新的认识,也体会到感受离愁也是感受一种别样的情感之美。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相信通过这样的语言文字学习,孩子们一定会用一颗细腻而柔软的心去看世界,看身边的一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