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例谈师生沟通的艺术 |
范文 | 于志平 摘要: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在教育工作中,师生沟通是重要的。师生沟通得好,师生关系就会和谐美好、心心相通,教师的教育意愿就会转化成学生的实际行动,教育就会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师生沟通不畅,师生关系就会变得紧张甚至对立,教育工作就会出现严重障碍。 关键词:师生沟通;教育;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98-1 一、學会认真倾听 班上学生小明,经常不交作业,即使上交也是潦潦草草,找他谈过多次也不见效。我批评了他,责令他每天按时上交作业,可他就是不交,即使偶尔上交也是丢三落四应付了事,看来批评教育的作用并不大。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批评他的时候,他都低头不语,我想可能另有隐情吧。我想走进他的内心,听听他怎么说。于是我找来了小明,拉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我知道你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但就是不愿写作业,为什么呢?"小明眼瞅了瞅我,动了动嘴唇,欲言又止,我鼓励他大胆地说,说错了没事。"老师,写作业有用吗?"小明终于开口了。"怎么没用啊?你说说看。""你布置的那些作业我们都会了,再做不是浪费时间吗?还不如让我们看点课外书收获大呢!""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你说的有道理,但写作业不是在浪费时间呀,它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那些作业题,你似乎都会了,但往往是眼高手低,认认真真做一遍收获一定很大。你之所以成绩不是很优秀,问题可能出在缺乏基本训练上。"小明一时无语,我说:"这样吧,你写一个阶段的作业验证一下,咱们再讨论。"自此以后,小明交作业了,每次写得很认真,学习成绩也上去了。等我俩再一次交流的时候,小明不无愧疚地对我说:"老师,你说的太对了!"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对学生的尊重,只有倾听,才能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理解到学生真实的想法,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不看教育对象,不了解实情,一味滔滔不绝地跟学生讲道理,只能是教师自说自话,不能入耳入心,教育不能对症下药,怎么能解决实际问题呢? 二、学会无声的沟通 过去我一直认为,找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就是沟通,直到发生了一件事后,我的这个想法改变了。事实告诉我,这样沟通未必有效,有时候无声的沟通快速便捷,更能打动人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班上有一名女生小倩,性格文静,很少说话,但学习很好,文笔也不错。学校要组织学生演讲比赛,每班要派一名选手参赛。我掐指一算,小倩文笔不错,但不够大方,演讲缺乏激情和感染力。班里的其他孩子呢?虽然大方,但文笔不好。我非常纠结,随即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最后还是决定由小倩代表班级参赛。任务布置下去,小倩很快就把稿子写完了,写得生动也有感召力。可让她试读一遍,觉得缺乏气势。我认真指导她,从语速到语调,从表情到手势,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直至满意为止。比赛这天,台上一个个选手声情并茂,临到小倩了,我见她手和腿有些发抖,面部表情也很僵硬。我冲她一笑,伸出了两根手指,做了一个"V"型动作。这无声的语言传递给她一个信号:放松自己,相信自己,你能行!比赛结束了,她获得了一等奖,走下台的那一刻,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脸上绽放出笑容,不无感激地对我说:"老师,谢谢您对我的鼓励!" 这件事表明,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跟学生谈话是沟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也是在与学生沟通。赛前与小倩短暂的、无声的沟通,让小倩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心、关注与期待,这种无声的沟通自然而然,对学生起着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尝试与学生无声沟通,发现地上的纸屑,我会弯腰捡起;孩子有了进步,我会上前摸摸孩子的头;孩子做错了事,我也不急着批评,而是皱皱眉示意他们改正,孩子从我的无声语言中明白了一切,教育也就自然而然了。 三、用真诚唤起信任 工作中,常常有同事抱怨说:自己好心对学生,学生却不理解、不领情。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想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就得真诚对待学生。 班上有一男生小凯,经常违反纪律,惹是生非,一点也不安分。对于这样的学生,批评是免不了的。但批评的声音听多了,他也就不在乎了。每次他犯了错挨批评,都拒不承认错误。我感觉他似乎对老师抱有成见,缺乏起码的信任。如果真诚对待他,也许会找到教育的突破口。 我在等待一个机会,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他感冒了在家打点滴,我去他家看望他。他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想弄清我此行的真正意图。第二次去探望他的时候,我带上了礼物,他用怀疑的眼光打量我,等我带着一身疲惫给他补完了课的时候,他低头不语,不知说什么好。他病好回校后,我又给他补课,还安排优秀学生帮他学习,他的学习成绩有了起色,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从此他对我的态度彻底改变了,看我的目光也变得柔和了,也能按我的要求去做了。有一次,我翻阅他的周记,其中看到这么一段:"以前我觉得老师挺虚伪,对我有偏见,关心我也是假惺惺的,无非是让我别捣乱,好让班级成为学校的先进班级,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我也就不这么想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我生病的时候,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来看望我,还让其他同学帮助我学习,这让我很感动,看来老师对我是很真诚的,今后我要听老师的话。" 这个案例表明,学生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不在于教师说得多么动听、教育水平多么高,关键在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喜欢他的老师、信任他的老师,那么老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圣旨。反之学生厌恶他的老师、不信任他的老师,那么老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耳旁风。教师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真心爱学生,学生的心门才会为他敞开,沟通才会顺畅,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