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与政治学科校本课程融合研究
范文

    阮宪琛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对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已经成为未来公民的必备素养之一,它是保证社会正常秩序、确保社会安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将中学生的法治素养与政治学科的校本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充分地调动校本物质和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可以为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提供丰富而活泼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在政治学科校本课程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法治素养的有效培育。

    关键词:政治学科;校本课程;法治素养;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22-2

    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植于具体学校情境、学生生命成长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是“内部生发”与“外部植入”相结合形成的课程,是“养根固本”的课程,是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课程。对此,本文將通过政治学科校本课程与法治素养有效地融合,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法治资源,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感性体验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进而通过“校本课程”与“课程校本”的结合,从“可持续性发展”与“暂时性理解”的统一中展开。从而发挥课程校本与校本课程的价值,回归师生个体生命的现实需求,立足像乡土资源和区域资源下厚植家国主义情怀。接下来就中学生法治素养与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融合课题研究中的策略展开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一、创设法治氛围,环境支持是前提

    在中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开发校本政治学科课程资源,要充分地结合校本的实际,创造性地将校本环境资源纳入到中学生的法治素养的培育中,通过积极的环境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学习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自觉地树立起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实现学生的法治素养的有效发展。

    将政治学科校本课程资源中的校园环境创设,纳入到政教处德育教育中,开展法治系列活动范畴,积极地营造校园环境氛围,当学生走近校园的时候,看到学校的墙面广告上,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普法教育漫画、标语,这些内容学生看后容易接受、乐于欣赏,因为有了兴趣的注入,学生的目光追随的时间也会自觉地加长,漫画和标语的内容会随着学生对目光注视和反复唱念,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消化和吸收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进入校园,迎面的公告栏上,醒目的一角,就是普法专栏,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法律小常识、有法律小故事、法律小漫画等;加上醒目的条幅、简单明了的标语,学校的广播站、征文、手抄报、黑板报等丰富的环境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浓厚的法治氛围的影响下,积极地融入到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去,在积极地学、懂、守、用中,实现学生的法治素养的有效发展。通过创设法治氛围,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二、丰富的法治活动开展,活动支持是助力

    活动中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真实而生动的法治活动探究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法律和自已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紧密性,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体验中,自觉地树立起积极地学法意识,能够主动地遵守法律法规,能够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丰富的感性体验中,实现学生法治素养的有效培育。

    学校利用法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政治课中习得基本的法律常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活内容的观察和发现,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能够主动地将自己生活中的内容与法治相关的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让法治观念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在说话、办事、等过程中,能够冷静地分析和思考生活和法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法治内容的积极关注和体验,如在“反对校园暴力”主题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搜集相关校园暴力方面的电影、新闻、以及相关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等方面的材料等,在对安全问题形成科学而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在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的同时,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免受不法伤害。通过法治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从而让法治成为自己的保护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法治教育常态化,法治素养内化是关键

    在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过程中,通过常态化的校园法治学习,让学生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法治知识学习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法治素养意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系统的法律知识,具备科学的法治素养。

    例如,“学校开展宪法宣传周”,弘扬宪法精神系列活动,展开与宪法相关主题的演讲内容,从心理上强化学生对法治知识探索的欲望;在班级活动中,将法治讲座和系统学习融入到主题班会的活动开展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与法治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将之与法治主题有效地融合起来,通过学生的主题探究活动,在积极的角色演绎活动中,让学生深切体验和感受,切实地理解和感受法治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性。使学生认识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是公民的基本素质,在对法治内容的积极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提升学生对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在法治精神常态化的认识体验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遵纪守法的意识;通过法治主题系列课程的学习,实现自身的法治意识的有效提升;同时,利用“宪法晨读”、“课前读宪”等法治课程常态化的学习,使法治素养能够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法治素养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元素,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丰富法治内容,法治护我成长是目的

    在学生的法治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开发法治教育的内容,将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师要积极地构建法治课程资源,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内容融入到具体的法治素养的发展和提升的中去,丰富学生的法治资源,实现其法治素养的有效培养。

    教师在法治活动内容设计中,可通过将课程资源与学生关心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种实际问题,感受法治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感受法治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在丰富的法治资源的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吸收丰富的法治知识,内化相关法治常识,实现学生的法治素养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的法治素养与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有效融合,为中小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法治活动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活动氛围的影响下,在对学习活动的有效参与和体验,实现法治素养的有效培育。

    [参考文献]

    [1]杨克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05).

    [2]廖玉君.试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8(33).

    [3]田建军.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以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6(03).

    [4]何燕林.思想政治学科校本课程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思考——以《海尔企业管理启示》教学为例[J].就业与保障.2018(06).

    [5]钟晓琳,朱小蔓.主流价值通达学生主体生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理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年开放课题《中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与政治学科校本课程融合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CZ_2019008。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