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家委会竞选背后的教育寻租
范文

     陈栋

    摘? ?要

    家长委员会制度是国家为健全家校沟通机制、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而创设的学校管理制度。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由于制度机制的不完善、各利益相关者的投机与寻租等原因,出现了家委会竞选的高学历、高资历竞争状况。通过分析可知,这实际上是社会资本的教育寻租表现。从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个利益主体着手予以变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家委会竞选沦为社会资本的教育寻租手段。

    关键词

    家委会? 教育寻租? 协同育人

    近年来,多家自媒体上关于上海、杭州等地小学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竞选的新闻悄然流行。多份十分光鲜的家委会候选人简历,刷新了人们对于“家长”这一身份背后所承载着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的认识。诸如大学教授、企业高管、公司董事等职业身份层出不穷,国内名校、海归研究生等学历履历屡见不鲜,还有主持、合唱、绘画、体育等才艺表现或社会经历锦上添花,有家长惊呼:“这确定是选家委会,不是选CEO?!”家委会成为了这些不同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拥有者们同台竞技的教育舞台。

    一、家长委员会产生的背景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家长委员会制度,是基于对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学校中心、教师中心、教室中心等带来的教育沉疴旧疾的反思。教育部于1952年3月18日颁发试行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第三十八条规定:“小学应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教育委员、校长等组成。定时举行会议,反映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以密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并协助学校解决困难。”[1]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2〕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于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2]。

    在教育部2017年8月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中的“协同育人”部分,再次强调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以“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3]。可以说,家长委员会作为破解家校合作难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成为事关每一位学生家长的教育知情权和参与权的中心环节。

    二、家委会竞选中社会资本的教育寻租

    家长委员会竞选的激烈竞争问题在自媒体上火爆刷新,是近年来家长委员会制度施行以来种种问题的一个集中展现和破题点,背后所折射出的恰恰是各利益诉求主体将自身所掌握的社会资本,通过家长委员会竞选这一事件集中推向教育领域,从而希望达成社会资本的教育寻租。

    1.竞选家长委员会委员需要的资历

    “家长”的身份,是为人父母和送子女接受教育后所自然形成的,并不需要也无法通过竞选才能成为“家长”,但是家长委员会成员则不然。《指导意见》中强调要选取“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家委会。但作为非科层制单位的家长委员会选举和轮换的规则比较模糊,因此竞选家长委员会委员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历这一问题的弹性极大。如此一来,那些高学历、高经济地位、丰富社会实践经历的“优秀”家长,自然就会将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等都摆在明面上,好让自己显得更能胜任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期望以此来增添赢取家长委员会委员资格的机会。而学校和教师也倾向于吸纳这类“优秀”人士进入家委会,从而给学校和自身谋求实际利益。但由于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人文性,高资本投入在教育领域运作并未见得能有高收益,反而是社会资本在教育场域的花样寻租会破坏教育本身的和谐生态。因此竞选家长委员会委员首先须要考虑的是要能够代表全体家長去爱全体孩子,为了全体孩子的成长而向学校、老师建言献策。

    2.家长委员会应该代表谁

    学校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国家或部门、家庭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家族宗亲和社区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社会力量等各种利益诉求团体,在何以育人、如何育人和所育何人等问题上,其看法和诉求实际上暗含分歧。《指导意见》强调家委会要“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实际上取决于各学校及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和利益妥协。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委会成员倾向于维护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从而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好的照顾;文化资本和社会阅历较为丰厚的家委会成员倾向于依照教育规律呵护自己孩子的成长,从而使家庭和学校能够携手培养优秀的苗子;而更多的普通家委会成员则倾向于维护孩子和自身的合法教育权益,从而免于遭受来自学校方面的过大压力。不同的利益诉求如果不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平衡的考量,将会出现利益失衡从而使一部分利益主体得到更大的寻租收益,最终必然会损害包括获益方在内的各利益主体的实际教育结果。因此,一个合格的家委会必然要综合各方家长的吁求,作为全班(全校)孩子的代表,成为不同家庭来源孩子们的共同守护人。

    三、避免家委会沦为寻租手段的措施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家委会运作过程中社会资本干预过多和权利失衡的问题,我们应当从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个方面着手,通过合理吸纳不同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并保持一定限度,规范不同利益主体及其表达吁求的实践方式并给予一定空间,以立德树人理念统领协同育人过程,进而有效地避免家委会竞选沦为社会资本的教育寻租的手段。

    1.学校应当明确强调家委会的权利义务

    学校应当最大限度“赋予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要求家长共同承担学校管理的责任”[4],根据《指导意见》要求,细化和完善家委会竞选和运行规范文件,并明确监督和整改机制。只有“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社会资本的教育寻租机会,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家委会制度而做好铺垫。

    2.教师应当对所有学生家长一视同仁

    作为家委会的直接“对话人”,教师在社会资本的教育寻租面前应当坚守师德,不向社会权力和利益妥协。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角色定位,在家委会的制度框架和教学管理的内容范围内,以平等对话的心理和姿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不因孩子成绩的好坏和家长身份的差别而在家委会中对家长区别对待。

    3.家长应当减少教育投机和资本寻租

    优秀的家长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上,而非使用外力揠苗助长,给孩子带来机会主义和不择手段的印象。家委会所代表的家长们如果能通过教育的手段,将不同类型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符号资本在教育场域中较好地转化为面向所有孩子的教学资源,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学生应当做好家长与学校的中间人

    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培育下,有些共通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合理地主动表达,而这也正是家委会的核心关切点。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有些问题适合于跟家长表达并由其转达给教师,有些问题适合于跟老师表达并由其转达给家长,而更多的问题要教师所代表的学校和家长所代表的家庭共同承担和解决。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主体和教育对象,更是家校社合作协同育人的桥梁,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部.小学暂行规程(草案)[EB/OL].http://www.gzzxws.gov.cn/gzws/gzws/ml/32/200808/t20080816_1140.htm,1952-3-18.

    [2]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7053/201406/xxgk_170639.html,2012-02-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

    904_313128.html,2017-08-22.

    [4] 何光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06).【责任编辑? 郭振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