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肢隐匿性骨折特殊体位投照技术的应用 |
范文 | 徐飘 【中图分类号】R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210-01 四肢骨折是急诊医学中最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目前尽管CT、MRI已较为普及,在骨关节外伤的检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但是在尚不具备这些大型设备的基层医院,还是主要依靠传统x线摄影进行检查与诊断,且传统x线摄影仍为骨关节急诊外伤首选检查方法。在常规投照位置检查后未发现异常或发现可疑异常征象时,应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进一步加摄特殊体位或专用摄影位置予以明确。现根据12例患者临床应用经验,结合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典型病例 例1:男,25岁,右膝关节外伤6 h,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常规右膝关节正侧位片未发现明显骨折征象,加摄双膝关节应力位(膝关节加压下外展正位)片(见图1A.1B),明确诊断为右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断裂),并经手术证实。 方法及体会:用绷带将双膝关节并拢紧紧固定,于双踝关节内侧加垫静脉尿路造影压迫球使双踝向外最大限度分开(以患者能忍受最大限度为准),双侧足尖仍保持立位,中心线对准双侧髌骨下缘连线中点进行摄影。患者如果存在髁间隆突骨折,可因交叉韧带牵拉而易于显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则表现为膝关节间隙内侧明显增宽,尤其是双侧对比,有利于观察。 例2:女,45岁,左腕部外伤,舟骨压痛明显。常规左腕关节正侧位未发现明显异常(见图2A)。加摄舟骨放大位,清晰显示舟骨腰部骨折(见图2B,2C)。 方法及体会:舟骨放大位摄影方法为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前壁伸直,手呈掌下位尽量尺偏,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或30°(见图2B,2C),中心线对准尺楼茎突连线中点摄影,常规腕关节正位片时,舟骨约与胶片成20°角倾斜扭矩,骨折线往往由于舟骨本身重叠而不易发现,采用舟骨放大位投照,使舟骨展开,易于显示舟骨腰部骨折。 例3:男,47岁,左膝关节外伤一周,疼痛不明显,但有屈曲功能障碍。膝关节正侧位髌骨有可疑骨折线(见图3A),加摄髌骨轴位片确定为髌骨纵行骨折(见图3B)。 方法及体会: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尽量屈 曲,并嘱患者用被检侧的手或用绷带拉住踝部,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通过髌骨和股骨间的关节间隙进行投照摄影。髌骨横行、粉碎性骨折在膝关节正侧位片一般可明确诊断,但纵行骨折或先天性纵行二分髌时,正侧位片由于股骨、髌骨重叠不易清晰显示,所以對这类患者,加摄髌骨轴位片有助于明确诊断。 例4:男,48岁,左髋部跌伤,疼痛、活动障碍。摄左髋关节自然位置正位片未发现明显异常(见图4A)。取足内旋25°重摄髋关节正位片发现股骨颈骨折(见图4B)。加摄髋关节侧位片更清晰显示了股骨颈骨折线(见图4C)O 方法及体会:摄髋关节正位片时应当注意采用标准正位,即双足跟分开,两足内旋25°,足尖并拢,使股骨颈自然展开。如有必要,加摄髋关节侧位片进一步观察。自然状态下摄片时股骨颈多呈外旋状态,大粗隆与股骨颈部分重叠,影响股骨颈骨折的观察。 CT、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正确率非常高,但由于检查费用高、扫描时间长、操作繁琐和难以复查等因素,在实际检查中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为骨外伤常规检查手段[2],且基层医院大多无上述大型设备。而传统x线摄影,无论是普通x线机、CR、DR均快捷、简便易行,检查费用低,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和急诊病例的常规筛查诊断。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首次x线摄影未见明显异常时,应当补充加拍特殊体位或专用摄影位置进一步观察,尽量减少避免隐匿骨折的漏诊、误诊性[3]。 参考文献: [1]王其军,贾振丽,马民,等.16层螺旋CT与x线平片在腕骨外伤诊断中对比及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9(6):364-366. [2]周守国,赵晓梅.长骨生长板损伤MR1成像技术及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9(6):341-343. [3]孙峰,张永芳.39例特殊部位骨折的漏误诊分析山.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6(4):237-238.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东阳中医院放射科 ?3221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