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依托乡土文化,激活高中地理课“综合探究” |
范文 | 沈建设 【内容摘要】综合探究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中地理知识类型来看,其与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仅将高中地理教学限制在教材中,那么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从高中地理课程出发,通过融入乡土文化,将教学内容趣味化、丰富化,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可能。 【关键词】乡土文化? 高中地理教学? 综合探究? 措施 从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发现积极发掘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资源还存在很大的空间。比如,甘肃省白银市三县两区有很多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和风景名胜,但是在平常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却并没有过多涉及到,教学内容与乡土文化缺乏整体的融合性,反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则主要表现在内容过于单一,对学生良好的教育意义有限。因此,此次研究以当下高中地理课“综合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通过制定明确的改进措施为高中地理课与白银市乡土文化的融合寻找一个契合点。 一、立足校本课程,开发乡土活动主题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整体标准,因此在开发乡土活动主题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校本课程的设置,从校本课程角度上进行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开发。比如,我市的学校可以合理应用黄河石林等为代表的乡土文化资源,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黄河石林地质公园来学习地壳运动、风化和流水侵蚀等地理内容,引导学生将高中地理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与乡土文化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尊重和保护当地传统乡土文化的意识。 针对乡土活动主题的开发,为了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挖掘并呈现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比如在参观黄河石林地质公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地质、水文和旅游等方面的学习:如探讨黄河石林地貌的形成原因、观察黄河凹凸两岸的侵蚀和堆积、讨论黄河石林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并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羊皮筏子这种当地民间保留下来的古老的摆渡工具,了解它的渊源、用途及其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交通工具和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组织学生对当地羊皮筏子的走访活动,详细了解其分布、运营及传承人的现有状况,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对乡土文化和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生们对家乡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二、丰富乡土文化传播形式,培养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活动的综合探究不仅仅可以通过传统活动的形式开展,如果所有的教学形式都以课堂的方式为学生开展,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倦怠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对当地的旱砂西瓜的成长进行记录和研究,分析当地旱砂西瓜远近闻名的原因,促使学生围绕西瓜糖分这一特点进行研究,将当地旱砂西瓜与其他地区的西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日照、水分和土壤等因素明确当地旱砂西瓜远近闻名的地理因素。在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制作PPT,并在班级内展示讲解,以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以乡土文化为依托,丰富综合探究活动 乡土文化与高中课程的融合不仅仅是为学生拓展一个新的教材知识的学习途径,还要考虑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的目的,一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知识体系,让其学习到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应用当地乡土文化的过程中不光要重视到当地优秀的地理资源,还要充分发掘其优秀的历史文化,以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比如白银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可以在乡土文化和地理课程的融合中开展长征精神和會师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使学生通过了解白银这座有名的矿产资源型城市所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的过程,引导学生多关心自己家乡的发展,刻苦学习,利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用知识回报和建设自己的家乡,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