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数学概念教学之我见
范文

    摘 要:概念是通过对象的本质属性来反映对象的思维形式。学习数学中的每个概念,其内涵在于深入理解它的本质属性。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在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公式、定理、方法的重要条件。从平时数学概念的教学上看,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问题,第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重视它,也不理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错误;第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的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掌握的程度。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的实质;深化概念;概念体系;形成概念

    一、理解概念的内涵,学习概念的实质

    数学概念是由实际问题抽象产生的,也是由数学本身的发展和需要产生的,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着它独特的本质属性。因此,在学习概念的时候,决不能从概念到概念,也不能不求心解,死记硬背,而应从概念的定义去理解概念的内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习概念的实质。概念的内涵对字、句、符号有准确简练的要求。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要特别注重用词的准确性。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言语讲明白概念的每一个字、句、符号的意思,特别是关键的字词句,指导学生掌握概念的意义和认识概念的实质。

    二、剖析概念变化,深化概念

    数学概念一般都是从正面论述,一些学生只从文字上理解,以为掌握了概念的本质,而碰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却又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学生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反例或变式从反面去剖析数学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全面性。掌握概念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概念的变式练习,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概念在数学课中的比例较大。能否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概念通常比较抽象,学生感觉枯燥,学习起来索然无味,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就更显困难。通过变式等手段,不仅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渡过难关,而且还可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学习反比例的概念之后,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函數的一般形式y=(k为常数,k≠0)后,我提出问题: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y=4x,=3,y=6x+1,xy=123,y=5x-1。通过训练,了解到形如xy=k(k为常数,k≠0),(k为常数,k≠0)也是反比例函数。这种变式有利于“丰富”概念。通过变换非本质属性,突出其本质属性。通过这样练习,使数学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

    三、寻找概念的联系,建立概念体系

    概念学习,如果不注意联系相关联的概念,将许多有联系的概念孤立地保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就无法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在概念引入时,注重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促使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精确分化,使相关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体系。在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适当作一些类比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理解。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因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识逻辑的。通过比较得出两种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差异仅在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同。由此,很容易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这样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把新的概念纳入原有的概念体系中,找到概念间的纵横联系,达到概念间的沟通,构建了概念系统,形成认知网络。

    四、联系实际,形成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必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以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找到概念的本质特征,更直观、具体地理解概念。在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善用“直观教学法”,让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变成看得见、想得到甚至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情境一:给出四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拼图的方式来证明勾股定理。情境二: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结绳的方式得到直角(屏幕显示一条有13个结等分成12份的绳子)要求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截绳子以备课堂用。教师以两个问题设置为动手操作探究题,从探究活动中引出概念。这些生活实例的引入,吸引的不仅是学生的注意力和学生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探究科学的真理,使概念的理解更加有说服力,来于生活,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李凤杰.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科学中国人,2015,0(6Z).

    作者简介:蔡清平(1982.9—),男,汉族,广东省惠来县岐石镇坑仔村,大学专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