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情感”的土壤里培育“情怀”的种子
范文

    王轶卓

    在初中记叙文的写作中,我们始终强调要有“真情实感”,强调要立足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无疑是写作教学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因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领学生形成“写作即生活”的大语文观,训练学生形成自己的“文风”“文品”,要在作文中去呈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和对未来、对成长的正确认识。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尤其是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下,我认为作文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更应该引领学生培养自己的“大情怀”,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纵观哈尔滨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2013年《美在不期而遇》、2014年《有一种色彩属于我》、2015年《不成曲调也是歌》、2016年《入门》、2017年《终于迈出了那一步》、2018年《不变的是那份痴迷》,这些作文题无一不是要求呈现一名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青年的经历、眼界、思想和情怀。因而我们在核心素养的大视野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出“小自我”,走进“大天地”。将写作视野投放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在“情感”的土壤里去培育“情怀”的种子。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写作时立意角度的多元、创作意识的提升、评价能力的培养、表达书写的规范和语文素养的积淀。而我们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也正是从语言的运用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让学生能够形成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言精美的文章固然让人爱不释手,但能够进入一等文的标准一定要“文质兼美”,中考很多标杆作文都是以深刻的立意引领作文走向了更高的境界。比如2008年轰动全国的上海市满分作文《他们》,小作者将视角投向了那时刚刚涌入城市参与城市建设的农民工的子女,饱含同情地叙写了那些孩子在城市的角落里生存的现状,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时尚的包装,朴实的语言传递出小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最可贵的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小作者没有抱怨,而是满怀热情地欢迎他们成为城市的主人,传递出对未来的美好的期盼,读来令人振奋不已。

    从效果上看作文能否“以情动人”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作文能否达到一个较高的等次,但在作文内容符合中心的前提下,作文是否呈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传递出社会与时代要求的正能量,决定了作文能否走向更高的层次。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把眼界放寬,关注他人、关注班级、关注校园、关注家乡、关注社会。这样才会有不一样的视角,找出不一样的写作素材。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古人写文章都非常注重针砭时弊,当下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写文章接地气,学会用关注现实的视野,洞察社会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不仅立足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更要让学生拥有“大情怀”。对于越来越要求学生语文素养的作文题来说(如《有(没有)屈原诗歌的端午节》),没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没有阅读视野的支撑,没有一定的语文素养的储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情怀的学生是无从下手的。

    那么如何让学生拥有大情怀、新视角能够在作文中“不走寻常路呢”?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文采是来自思想而不是来自辞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渗透。引领学生多阅读一些古今名家诗词散文,领略名家圣人的高洁情操和济世情怀,开阔自己的心胸与眼界。汉代霍去病十七岁已带领强军万马血战疆场抗击匈奴,自问“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明末夏完淳十四岁已随父抗清,十六岁以死殉国。留下了“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壮烈诗篇;周恩来十三岁已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济世情怀。也可以要求学生跟踪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了解他的生平经历,熟悉他的思想性格,记诵他的佳作名篇,如此,不但在写作中能拓展写作题材,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人物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以净化。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也可以用《别样的美丽》《爱在细微处》《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路过》《角落里的光芒》《倾听家乡的声音》《我的另一个“家”》《我眼前的“众生相”》等题目,训练学生观察生活细节,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人群,关注集体的成长,关注家乡的变化。训练学生挖掘素材有广度、选择材料有高度、主题立意有深度。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元素应该体现在教师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反映在学生创作的作品里。只有教师走出“小自我”,走进“大天地”,才能引领学生放眼周围的世界,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变化,关注故乡新面貌、社会新风尚、国家新发展、世界新格局,才能在写作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内涵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在“情感”的土壤里培育出“情怀”的种子,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锻造。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