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赏识走进心灵,搭建成功平台 |
范文 | 杨晓川 摘要:学校和家庭都要努力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样既能满足学生不断学习的需要,又对学生没有过多的规定和限制。我们都要认识到,教育应该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享受童年的欢乐,健康地成长。我们的基本教育思想,应该是充满民主、科学和个性的,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 关键词:素质教育;赏识教育;善待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081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其意义不可轻视。作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我们经常提到赏识教育,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观念灌输就能做到的,赏识要有发自于内心的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激励才能做到。信任就是相信一个人能行,并把这种信任落实到平时的言行中,使他体会到你对他的信任,进而激发他的自信与自强,要尊重他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的爱好与选择;激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宽容则是要求教育者“尽其所长,恕其所短”,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学生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 一、关注“学困生” 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他们,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教育的关键是疏導、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捕捉闪光点,及时给予其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任课教师还要适时地给他们制订出适当的高而可攀的目标,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一般都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而引起的,所以不能指望一、两次谈心或辅导就能奏效,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深入调查和了解反复的原因,不急躁、不嫌弃,要坚持不懈地作工作,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配合上述工作,考试的试题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成功感。对于考试受挫的学生,要及时帮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二、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 人都是有个性的,就性格而言,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试想一下,如果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在这一方面,笔者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1.创造条件,给学生多一片发展的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时可让他上台做实验;喜欢思考的学生,可在课外多提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磨炼和成功的喜悦。2.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创造。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抓早、抓细、抓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鼓励早日见识历年中考题,鼓励自学选修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帮助犯错误的学生 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的即失误,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教师去培养造就,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总之,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时取得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佘颖.素质教育的底气是教育公平[N].经济日报,2020(7). [2]王永霞.多元赏识成就学生[J].基础教育论坛,2019(17):75-76.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燕山学校2500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